[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故障电弧检测串联电弧试验方法及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173850.1 | 申请日: | 2014-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02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 发明(设计)人: | 杨书伟;竺红卫;曹文华;卢建渠;赵平桥;邓志菲;荣耀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集雅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20 | 分类号: | G01R31/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9467 广东省江门市恩***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故障 电弧 检测 串联 试验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弧检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故障电弧检测串联电弧试验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程度日益提高,电气设备、通讯设备等应用越来越多,电气火灾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据统计,电气火灾高居各类火灾原因之首,在引起这些事故的电气原因中,电弧故障是主要的原因之一,这是因为传统的断路器只能保护漏电、过流和短路的情况,而许多严重的火灾事故却往往是由低于额定电流的故障电弧引起的。
在故障电弧检测领域,碳化路径的制造是个很关键也是个很难处理的问题,目前国内碳化路径的制作方法,来源于美国AN/UL1699-2008标准中的第40条,国内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单位和个人基本上也是援用这个标准中的做法。具体做法概述为:在电缆样本上施加15kV±10%高压,10秒ON和10秒OFF反复进行,变压器提供30mA的电流,通过电缆标本的绝缘部份,创造碳化导通路径,但该方法存在形成的碳化通道不稳定、成功率低、需要高压的协助,不够安全,且会产生大量二恶英、氯化氢、苯环等有毒物质,不够节能环保。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故障电弧检测串联电弧试验方法,利用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电弧试验方法,无须通过高压的方法将绝缘层碳化来形成碳化导通路径,直接将碳粉加入线芯A与线芯B裸线间获得导电的碳通道,缩短了标准测试时间。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故障电弧检测串联电弧试验装置,利用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电弧试验装置,可通过控制加入碳粉数量的不用,以及碳粉颗粒材质的大小,控制电弧持续时间、强度,满足AFDD测试的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一种新型故障电弧检测串联电弧试验方法及装置,包括电缆A和电缆B,所述的电缆A外包裹一层绝缘层A,所述的电缆B外包裹一层绝缘层B,所述的电缆A内含线芯A,所述的电缆B内含线芯B,所述的电缆A和电缆B通过剥离相邻导线中间绝缘层A和绝缘层B填充有碳粉。
所述的电缆A和电缆B通过剥离相邻导线中间绝缘层填充有碳粉,所述的碳粉采用细小颗粒填满电缆A和电缆B剥离的裸露部,并通过外包裹绝缘层防止碳粉掉落,可根据线路电流承受能力不同,量化改变碳粉数目和碳粉颗粒大小。
作为改进,所述的电缆A和电缆B裸露部分外用PVC胶布及玻璃纤维包裹,所述的PVC胶布及玻璃纤维缠绕的电缆A和电缆B的裸露部分两层,第一层缠绕线芯的一半,加入碳粉后,第二层缠绕剩余线芯的另一半。
作为改进,所述电缆A和电缆B填充有碳粉部分的两端15mm处分别缠有PVC胶布及玻璃纤维,所述电缆A和电缆B的线芯两端分别接入220V交流电源火线与零线。
故障电弧检测装置电弧试验过程包括:电缆A和电缆B裸露部分的线芯A与线芯B与碳粉充分接触,外包裹PVC胶布及玻璃纤维防止碳粉掉落,通过外加的强电流作用,使得线芯A与线芯B的裸露部分与碳粉产生碳化导通路径和电弧。
通过直接将碳粉加入导线裸线间获得导电的碳通道,无须通过高压的方法将绝缘层碳化来形成碳化导通路径,使得形成的碳化通道更稳定、成功率更高;通过明确物理化学性能碳的填充,可以量化碳粉的填充,使得分析研究有了明确的依据,和试验更具可重复性和科学性;由于产生的碳化通道在导线裸露位置,可适用于不同线径大小的导线,同时由于导线的剥离通道可以根据线路实际情况增减大小,可用于各种单芯导线和多芯导线类别。
相比传统的电弧试验装置,本发明通过在电缆线芯A与线芯B上切割裸露部分填充碳粉的方式形成稳定的碳化通道及产生电弧,缩短了测试时间,能在不同试验电流的情况下满足对电弧强度和时间的要求,提高试验成功率,操作简便,并且不会产生大量二恶英、氯化氢、苯环等有毒物质上,对试验环境无环境影响,安全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新型故障电弧检测串联电弧试验方法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电缆A,2、电缆B,3、绝缘层A,4、绝缘层B,5、线芯A,6、线芯B,7、碳粉,8、PVC胶布及玻璃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集雅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集雅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38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对饮料食品付与浓郁味道的组合物
- 下一篇:复合式螺纹自锁液压油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