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防与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心力衰竭的含有麝香保心丸混合药的组配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151749.6 | 申请日: | 2014-04-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32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 发明(设计)人: | 田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芳 |
| 主分类号: | A61K36/54 | 分类号: | A61K36/54;A61P9/10;A61P9/04;A61K35/56;A61K35/55;A61K35/413;A61K31/045;A61K31/34;A61K31/635;A61K31/585;A61K31/401;A61K31/616;A61K31/4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防 治疗 颈动脉 硬化 心力衰竭 含有 麝香 保心丸 混合 配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领域,尤其是一种预防与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心力衰竭的含有麝香保心丸混合药的组配方法。
背景技术
心力衰竭是指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高血压、冠心病等常见心血管病发病率的上升,心力衰竭的患病率正逐渐升高,据统计,人群中心力衰竭的患病率约为1.5%-2.0%,而65岁以上人群可达6%-10%,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目前,35-74岁成年人中仍约有400万心衰竭患者,且随着高血压、冠心病等常见心血管病发病率的增加,心力衰竭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不仅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极大痛苦,而且造成了社会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心力衰竭的治疗已成为社会和医学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长期以来,用硝酸异山梨酯,酒石酸美托洛尔,呋塞米,卡托普利等药物来治疗老年心力衰竭,虽然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上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心力衰竭的治疗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善,治疗效果不理想,难以有效降低老年心力衰竭病死率及再住院率,如何提高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5年生存期及减少再住院率,开发新的有效的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已成为心血管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经检索申请号为200510109554.6公布了一种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组合物,采用红参、炙黄芪、炮附子、炙淫羊藿、丹参、川芎、枳实、麦冬、葶苈子,治疗老年心力衰竭效果不明显,难以有效降低老年心力衰竭病死率。
鉴于上述原因,现研发出一种预防与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心力衰竭的含有麝香保心丸混合药的组配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预防与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心力衰竭的含有麝香保心丸混合药的组配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心力衰竭,进一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指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心力衰竭的有效、安全用药;治疗后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症状、体征完全或部分缓解。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防与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心力衰竭的含有麝香保心丸混合药的组配方法:各组份的组配重量百分比为,麝香保心丸25-85%,硝酸异山梨酯5-10%,呋塞米5-40%,螺内酯5-40%,卡托普利12.5-50%,阿司匹林15-75%,阿托伐他汀10-40%,以上各组份按重量配比之和为100%。
各组份的组配重量百分比为,麝香保心丸25-75%,硝酸异山梨酯5-8%,呋塞米10-30%,螺内酯10-30%,卡托普利16.5-50%,阿司匹林15-75%,阿托伐他汀10-30%,以上各组份按重量配比之和为100%。
各组份的组配重量百分比为,麝香保心丸26-85%,硝酸异山梨酯5-9%,呋塞米6-40%,螺内酯8-34%,卡托普利12.5-30%,阿司匹林15-75%,阿托伐他汀10-35%,以上各组份按重量配比之和为100%。
为了显示本发明的疗效,现抽取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衰程度、基础病因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得出下表:
治疗组病例:
对照组病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芳,未经田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17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