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螺杆膨胀机油气分离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139535.7 | 申请日: | 2014-04-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715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14 |
| 发明(设计)人: | 袁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建华 |
| 主分类号: | B01D45/08 | 分类号: | B01D45/08;B01D45/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上海市杨浦区政***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杆 膨胀 机油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朗肯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地是一种螺杆膨胀机油气分离器。
背景技术
附图1为目前有机朗肯发电装置的原理图,包含螺杆膨胀机1, 润滑油输送泵 2,油气分离器3,冷凝器4,工质增压泵5,蒸发器6,发电机7,冷凝水泵8,冷却水塔9。其在具体工作的过程中,冷凝器4冷却后的有机液态工质,经工质增压泵5增压而成为低温高压的液体,通过蒸发器6吸热汽化,变成高温高压的汽体,进入膨胀机1放热做功,推动螺杆旋转,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带动发电机7旋转发电,完成机械能向电能的转换。而螺杆膨胀机本身需要大量的润滑油对螺杆和轴承做润滑,从螺杆膨胀机1出口排出的油汽混合物进入油汽分离器3做分离处理,经分离后的润滑油通过润滑油输送泵2再送到螺杆膨胀机1的内腔和油道对螺杆及轴承做润滑,分离出的气态有机工质经冷凝器4冷却后再次变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工质,完成系统有机朗肯循环。
目前现有的油气分离器一般采用如附图2所示的卧式装置,其由筒体105、进口管101、消音器102、出气管104、出油管107、放残阀106组成,内置斜式分离网板103,油气分离效果差,部分未分离出的润滑油和气态工质混合在一起,进入冷凝器和蒸发器循环,影响了热交换效率,降低了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的发电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螺杆膨胀机油气分离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螺杆膨胀机油气分离器,该油气分离器设置为立式结构,且其具体包含有主筒体、三级分离筒体,油气进口管、工质排出管、润滑油排出管以及三组腔室隔离板,所述工质排出管固定在三级分离筒体的上部,而润滑油排出管设置在主筒体的下部;其中三组腔室隔离板依次焊接在主筒体的内壁上,并把主筒体的内腔室从上往下分隔成三级分离室、二级分离室、一级分离室和储油室;所述油气进口管设置在该主筒体的中间位置处,且其的进口端从三级分离筒体向外伸出;其中位于一级分离室上的腔室隔离板固定有分离喷溅帽,而分离喷溅帽设置在油气进口管的正下方;所述油气进口管在二级分离室、三级分离室上又分别设置有螺旋分离片和开孔分离碟盘。
进一步地,所述三级分离筒体通过法兰连接在主筒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三级分离筒体与主筒体设置成一体式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油气进口管在其出口端处设置有消音器。
进一步地,所述润滑油排出管设置在主筒体一级分离室的下部。
进一步地,所述主筒体的侧面上设置有油位显示器、底部还设有排污管。
进一步地,该油气分离器的顶部还设置有安全阀。
进一步地,所述开孔分离碟盘可拆装地固定在油气进口管上,且其至少设置成三片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油气进口管设置成一体式结构,或者通过螺纹连接而成的二端式结构。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所述的螺杆膨胀机油气分离器,其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依次通过了一级分离室、二级分离室、三级分离室的分离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油气分离工质的净化效果,提升了该有机朗肯系统的热交换效率,进而提高了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有机朗肯发电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2为现有技术中油气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螺杆膨胀机油气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螺杆膨胀机油气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发明中腔室隔离板的示意图;
其中:1:螺杆膨胀机, 2:润滑油输送泵,3: 油气分离器,4: 冷凝器,5: 工质增压泵,6: 蒸发器,7: 发电机;
101: 进口管,102:消音器,103:斜式分离网板,104:出气管,105: 筒体,106: 放残阀,107: 出油管;
201: 主筒体,,202:三级分离筒体,203: 进口管,204: 分离喷溅帽,205: 腔室隔离板,206: 润滑油出口管,207: 螺旋分离片,208: 开孔分离碟盘,209: 安全阀,210: 工质排出管,211: 油位显示器,212:排污管,213: 消音器 。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建华,未经袁建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95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