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眼前节房水循流仿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16006.5 | 申请日: | 2014-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035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成;梅曦;曹海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23/28 | 分类号: | G09B2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69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眼前 节房水循流 仿真 装置 | ||
一种眼前节房水循流仿真装置,本装置仿真的组织包括:角膜(1)、巩膜(6)、晶状体(12)、玻璃体腔(14)、虹膜(11)等;功能机构包括:房水循流控制系统、晶状体移动控制系统、瞳孔阻滞仿真系统、眼内温度调节系统,这些系统协同工作以保证正常和异常房水循流的仿真;辅助装置包括:房水外排槽(2)、房水内流槽(5)、控制面板(9)、晶状体内腔(13)、管路(3,4,23,24)、防漏水胶垫(17)、外置温控系统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眼前节房水循流仿真装置,该装置能够直观有效地演示眼球内房水在后房产生、绕经瞳孔缘进入前房、最后在前房角处经小梁网等组织流出这一流动过程。
背景技术:
房水是由睫状体的睫状突上皮细胞分泌产生的透明液体,它流经后房-瞳孔-前房角,由小梁网,Schlemm’s管等组织排出后进入血液。房水在眼内缓慢流动,它的产生及排出是循环往复的流动过程。此流动过程直接关系到眼球内部压力(眼内压)、眼内组织的营养供给及代谢。房水维持眼内压的效果取决于房水的生成量与排出量。对于高眼压性青光眼,眼内压的升高会致使眼底视网膜受压,进而视野变小,最终导致失明。因此,研究眼内房水流动对于控制高眼压性青光眼的发病有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前房房水的流场分布使得房水剪应力对前房组织(如角膜内皮细胞)及眼内压调节等有着一定的影响。前房内的房水流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房水的生成、角膜和虹膜之间的温度梯度、前房角形态以及房水排出通道的流畅性。为了直观有效的研究房水流动,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眼前节房水循流仿真装置来实现模拟眼前节房水流动。根据所要研究的生理、病理特性,调节装置以制造角膜与虹膜间的温度梯度、小梁网组织流畅系数、晶体前移距离、瞳孔阻滞程度等参数,记录这些形态下的前房流场相关参数及影像,为解决当前实验数据缺乏提供一种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是根据眼球真实结构及力学性质设计一种能够实现瞳孔阻滞、晶体前移、小梁网滤过障碍的装置,为研究这些病理状态下的眼内前房流场分布提供直观有效的实验装置和测量系统。
装置包含:角膜1、房水外排槽2、巩膜6、房水内流槽5,晶状体12,晶状体内腔13及晶状体机械控制系统8、虹膜11、虹膜-晶状体耦合电路系统(图中未显示)。耦合电路用于控制虹膜与晶状体之间间隙的距离,其结构包括虹膜11中心瞳孔部位的一周铁圈和晶状体内腔13内的电磁铁。其中角膜1与房水外排槽2可为一体装置,也可分别为单独的装置;巩膜6与房水内流槽5可为一体装置,也可为单独的装置。角膜1上方设置有水槽10。该装置还包括防漏水胶垫17、底座15、控制面板9,其中,巩膜6上口处设置有用于固定虹膜样本外缘的细槽20。房水内流槽5连接有管路二4,可与用于注液装置并能够控制注入液体的流量的装置(例如微量注射泵)连接,控制流入后房的房水量和流速,房水内流槽5内有缓冲夹层16,用于缓冲流入的房水,并使其从各个方向通过小孔21,22均匀进入后房。房水外排槽2内同样安装缓冲夹层16,使房水从各个方向通过小孔18,19均匀流出前房,并由经管路一3排出装置外,房水外排槽2的夹层16内可填充具有某一孔隙率的多孔介质材料,模拟小梁网组织对房水外排的阻力特性,不同孔隙率可以提供不同阻力。所述晶状体机械控制系统8为安装在晶状体底部的L型操纵杆8,杆的水平末端与控制面板9相连,用于控制晶状体前后移动。晶状体12外周与玻璃体空腔14外围之间有防漏水胶垫17。在虹膜-晶状体耦合系统中,虹膜选取硅橡胶材料,并能根据成分配比制造出不同硬度的硅橡胶,在瞳孔处安置一周铁圈;晶状体内腔13中竖直安放电磁铁或磁铁,电磁铁线圈的导线两接头从晶状体内腔底部引出,并引向控制面板9处。在控制面板上安装有电源开关及机械旋钮,用来控制电磁铁的工作和晶状体前后移动的距离。温度、压力传感器通过管路三23、管路四24分别与前、后房连接,获取装置内的温度、压力参数。玻璃体空腔14中安装温控系统,主要是加热管7。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未经首都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60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极板配组机中的通道
- 下一篇:制片机及其极片贴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