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荧光灯驱动电路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114426.X | 申请日: | 2014-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552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 发明(设计)人: | 周明杰;黄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洋王(东莞)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B41/36 | 分类号: | H05B41/36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荧光灯 驱动 电路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荧光灯驱动电路,包括:单片机控制模块、升压驱动模块及荧光灯,其中:所述单片机控制模块对所述荧光灯驱动电路起主控作用;所述升压驱动模块与所述单片机控制模块相连,受控于所述单片机控制模块,用于产生高频电压以驱动所述荧光灯工作。采用本发明,能在低压的场合下驱动荧光灯工作并对荧光灯进行调光,并实时检测荧光灯的工作情况,延长荧光灯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荧光灯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荧光灯已成为日常生活乃至商业活动中广泛使用的照明光源之一。荧光灯属于高光效照明光源,现有技术下,荧光灯一般采用电感式或电子式镇流器,目前,由于电感式镇流器的自身功耗大以及容易出现低频闪烁和低频噪声等缺点被电子式镇流器逐渐代替。目前电子式镇流器采用自激振荡升压的方法驱动并调节荧光灯,虽然实现驱动方法的电路结构简单,但其因无功率等多种因素的限制而容易缩短荧光灯的寿命,容易受外界影响,甚至容易存在安全隐患。此外,若在荧光灯的灯丝损坏的情况下,驱动荧光灯的电路因无对荧光灯加以检测而继续工作,驱动电路内的输出端持续产生高压,存在高压触电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荧光灯驱动电路。可在低压的场合下驱动荧光灯工作并对荧光灯进行调光。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荧光灯驱动电路,包括单片机控制模块、升压驱动模块及荧光灯,其中:
所述单片机控制模块对所述荧光灯驱动电路起主控作用;
所述升压驱动模块与所述单片机控制模块相连,受控于所述单片机控制模块,用于产生高频电压以驱动所述荧光灯工作。
较佳的,所述电路还可包括电源管理模块,所述单片机控制模块可包括单片机、第一电阻、第一电容以及第二电容,其中:
所述单片机的复位端通过所述第一电阻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电压输出端,所述单片机的复位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公共节点通过所述第一电容接地;
所述单片机的接地端接地;
所述单片机的电压稳定端通过第二电容接地;
所述单片机的电压输入端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电压输出端。
较佳的,所述升压驱动模块可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一变压器、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其中:
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接所述单片机的第一PWM输出端,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初级线圈一端,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接地;
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接所述单片机的第二PWM输出端,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初级线圈另一端,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接地;
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初级线圈中间抽出抽头,所述抽头接入第一供电电压,所述第一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一端通过所述第三电容连接到所述荧光灯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第一变压器的次级线圈另一端连接到所述荧光灯的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
所述第四电容并联在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初级线圈两端之间。
较佳的,所述电路还可包括直流升压模块,所述升压驱动模块可包括第二变压器、第三MOS管、第四MOS管、第五电容、第六电容和第一电感,其中:
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初级线圈一端接所述单片机的第一PWM输出端,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初级线圈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一端接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二变压器的次级线圈另一端接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和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
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接所述直流升压模块的电压输出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洋王(东莞)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海洋王(东莞)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44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