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罐体结构的油罐车防侧翻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11943.1 | 申请日: | 2014-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96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许文超;李聪;杨雨生;时爱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D90/22 | 分类号: | B65D90/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结构 油罐车 防侧翻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罐体结构的油罐车防侧翻方法,包括油罐车罐体的分层装油、将需加入的油液分级流入油罐车罐体,逐层装满罐体舱的步骤。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基于罐体结构的油罐车防侧翻装置,包括油罐车的罐体中加入的纵向挡板,保持油液单向流入的单向阀和维持气压恒定的气压平衡管,属于汽车零部件创新领域。
背景技术
油罐车是一种在公路上行驶的用来运输液体的机动车。由于重力的影响,这类车辆一般比较难驾驶。油罐车在行驶的过程中由于罐体中未装满的液体的晃动而产生多余的力,使得油罐车的重心摇摆不定,这对油罐车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根据汽车设计理论,降低油罐车的重心,且保持油罐车的重心不侧偏可有效防止油罐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侧翻。
在现有的油罐车的罐体结构中,大型油罐车罐体多为承载式罐体结构,为防止罐体中的液体产生波动,罐体中设有横向隔板和纵向防波板,此技术方案仍很难保证罐体中的油液不产生晃动。为此人们对油罐车的罐体进行了各种改进,如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310404161.2中公开了一种防油罐车侧翻的罐体机构,包括电机、减速器、螺纹轴和推盘,通过螺纹轴推动推盘将罐体中的油液挤压到更小的体积来实现防侧翻功能,此技术方案忽略了当罐体内油液卸掉一部分后,继续采用推盘挤压的方式会导致罐体的重心整体后移,在油罐车上坡或者下坡时,极易导致油罐车产生俯仰翻倒,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故此技术方案存在着安全隐患。超出上述专利所提供的油罐车防侧翻的技术方案,很少涉及改进油罐车罐体结构来实现防止油罐车侧翻的方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罐体结构的油罐车防侧翻方法和装置,可有效防止油罐车的侧翻,且能够提高油罐车的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止油罐车发生侧翻的方法和装置,通过改进油罐车罐体结构,采用油罐车罐体分层盛装油液的方法,保持油罐车的重心稳定,从而提高油罐车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就基于罐体结构的油罐车防侧翻方法而言,本发明所采取的的防侧翻方法是在油罐车罐体中加有若干纵板,所述的纵板的数量至少为六块,纵板将油罐车分为若干个舱,所述的注油口位于罐体的上顶部,所述的放油口位于罐体的下底部。在使用时,当将油液从罐体的注油口加入,油液流入到第一层纵板上,随着油液的积累,当第一层纵板上的油液压力达到预设的导通数值时,第一层纵板上的通道口打开,第一层纵板上的油液通过此通道口流入到第二层纵板上,同样,当第二层纵板上的油液压力达到预设的导通数值后,第二层纵板上的油液通过第二层纵板上的通道口流入到第三层纵板上,依此顺序,油液会一直流到最后一层纵板上,然后通过最后一层纵板的通道口流入到罐体底部,随着油液的进一步注入,当最后一层纵板和罐体底部之间的舱油液装满后,油液开始在最后一层纵板和倒数第二层纵板之间的舱内积累,且最后一层纵板和罐体底部之间的舱内的油液不能通过最后一层纵板的通道口流入到上一层舱内,最后一层纵板和罐体底部之间的舱内的油液的气压利用呼吸阀进行调节,使之与大气保持平衡。当最后一层纵板和倒数第二层纵板之间的舱装满油液后,油液继续在倒数第二层纵板上积累,且最后一层纵板和倒数第二层纵板之间的舱内的油液不能通过倒数第二层纵板的通道口流入到上一层舱内。依此类推,直到第一层纵板和罐体顶部之间的舱装满油液后,停止加油。所述的舱内的气压均通过呼吸阀和大气保持平衡,保持在安全范围。当罐体中盛满了油液,加油过程结束。在油罐车中途需要卸油时,从放油口开始放油,最后一层纵板和罐体底部之间的舱内的油液首先被释放出来,紧接着上一层舱内的油液迅速流下补充,使最后一层纵板和罐体底部之间的舱始终保持装满油液的状态。
所述的基于罐体结构的油罐车防侧翻方法,罐体内的各个舱内的油液均不能通过舱的上纵板流到上一层舱内,且各个舱内的气压均通过呼吸阀与大气进行调节,达到平衡。
本发明的油罐车防侧翻的方法可实现油罐车的重心始终在一条直线上,不发生侧偏,且随着油液的卸除,油罐车的重心不断下移,保证了油罐车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确保行驶安全,大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19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物组织的闭合装置和方法
- 下一篇:冷柜送风和制冷系统及冷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