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波毫米波变极化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091240.7 | 申请日: | 2014-03-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876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 发明(设计)人: | 檀剑飞;舒航;朱倩;吴言群;徐盼盼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航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Q15/24 | 分类号: | H01Q15/24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刘勇;杨静 |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波 毫米波 极化 | ||
1.一种微波毫米波变极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单刀双掷波导开关(10)、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第一收发转换开关(20)、第二收发转换开关(30)、正交模耦合器(40)、正交模耦合器(40)、天线辐射馈源(50),其中:
单刀双掷波导开关(10)包括雷达信号输入端口(11)、单刀双掷波导开关波导腔(12)、第一金属滑动板(13)、第二金属滑动板(14),雷达信号输入端口(11)位于单刀双掷波导开关波导腔(12)中部,雷达信号输入端口(11)用于与雷达发射机连接以接收所述雷达发射机所输出的微波信号;第一金属滑动板(13)和第二金属滑动板(14)分别设置在单刀双掷波导开关(10)的两端输出臂中;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分别与第一金属滑动板(13)和第二金属滑动板(14)连接,用于控制第一金属滑动板(13)和第二金属滑动板(14)的拉起或落下;
第一收发转换开关(20)位于V通道上,第一端与单刀双掷波导开关(10)的垂直通道输出端连接,第二端与正交模耦合器(40)的垂直极化输入端口连接,第三端与V接收机连接;第二收发转换开关(30)位于H通道上,第一端与单刀双掷波导开关(10)的水平通道输出端连接,第二端与正交模耦合器(40)的水平极化输入端口连接,第三端与H接收机连接;正交模耦合器(40)与天线辐射馈源(5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毫米波变极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为TTL电平控制驱动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毫米波变极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为大功率PIN二极管开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毫米波变极化器,其特征在于,在天线辐射馈源(50)上设置移相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毫米波变极化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收发转换开关(20)包括第一环形器(21)和V限幅器(22),第一环形器(21)位于V通道上,第一端与电控单刀双掷波导开关(10)的垂直通道输出端连接,第二端与正交模耦合器(40)的垂直极化输入端口连接,第三端通过V限幅器(22)与V接收机连接;第二收发转换开关(30)包括第二环形器(31)和H限幅器(32),第二环形器(31)位于H通道上,第一端与电控单刀双掷波导开关(10)的水平通道输出端连接,第二端与正交模耦合器(40)的水平极化输入端口连接,第三端通过H限幅器(32)与H接收机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毫米波变极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转换开关由半导体有源开关所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波毫米波变极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开关为直流固态继电器或交流固态继电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波毫米波变极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固态继电器为场效应管。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波毫米波变极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固态继电器为可控硅。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微波毫米波变极化器,其特征在于,第一金属滑动板(13)和第二金属滑动板(14)分别设置在距离单刀双掷波导开关的输入端口(11)四分之一导波长处的两端输出臂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航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芜湖航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9124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泵固定传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燃煤锅炉交互式在线监测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