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主变绕组与油流温差的最优智能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090969.2 | 申请日: | 2014-03-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246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 发明(设计)人: | 林晓铭;张孔林;宋仕江;周玮;施广宇;张和斌;郑东升;郑良根;连鸿松;林舒妍;郑孝章;林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南平供电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邵武市供电公司;林晓铭;林舒妍 |
| 主分类号: | H01F27/12 | 分类号: | H01F27/12;G05D23/19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绕组 温差 最优 智能 控制系统 控制 方法 | ||
1.一种主变绕组与油流温差的最优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流循环系统、变频制冷系统、主变绕组在线测温装置、变压器油在线测温装置、传感装置和控制模块,所述油流循环系统包括主变本体、冷油进油阀、热油出油阀、变频油泵和蒸发器的变压器油流程,所述主变本体内盛装有对绕组进行冷却的变压器油,所述变频制冷系统包括冷媒介质、变频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的冷媒介质流程,所述变压器油循环流动到蒸发器中与冷媒介质进行热交换,所述主变绕组在线测温装置和变压器油在线测温装置均安装在主变本体上,所述主变绕组在线测温装置和变压器油在线测温装置电性连接于传感装置,所述传感装置、变频油泵和变频制冷压缩机电性连接于控制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变绕组与油流温差的最优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油进油阀安装在主变本体上部的冷油进口处,所述热油出油阀安装在主变本体下部的热油出口处,所述油泵将热变压器油从热油出口输送至蒸发器的变压器油流程,所述热变压器油被蒸发器的冷媒介质流程中包围在变压器油流程周围的冷媒介质冷却后,从冷油进口回流到主变本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变绕组与油流温差的最优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的冷媒介质流程出口连接变频制冷压缩机的进口,所述变频制冷压缩机的出口连接冷凝器的进口,所述冷凝器的出口通过节流阀连接蒸发器的冷媒介质流程进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变绕组与油流温差的最优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信号接收单元、分析运算单元和执行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主变绕组与油流温差的最优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为PLC或单片机。
6.一种主变绕组与油流温差的最优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主变绕组与油流温差的最优智能控制系统,并按以下步骤进行:
(1)开启油流循环系统中的热油出油阀、冷油进油阀、蒸发器的变压器油流程和变频油泵,此时变压器油开始循环流动;
(2)开启变频制冷系统中的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的冷媒介质流程和变频制冷压缩机,开始制冷工作;
(3)开启控制模块,主变绕组在线测温装置和变压器油在线测温装置分别实时测量主变绕组温度和主变本体内的油流温度,传感装置将主变绕组在线测温装置和变压器油在线测温装置传来的在线温度数据分别转变为数字信号并传送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传感装置传来的两组数字信号进行智能分析运算,并根据不同负荷段发出不同指令对变频制冷压缩机和变频油泵进行智能控制,使得主变绕组与油流温度始终保持在最优的温差状态下运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主变绕组与油流温差的最优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当主变运行负荷大,绕组温度升高时,控制模块自动控制变频制冷压缩机频率增加,增大出力,同时自动控制变频油泵的频率增加,增大油流循环量;当主变运行负荷减少,绕组温度降低时,以上自动控制反之;当绕组温度与油流温度的差值在设定范围内时,变频制冷压缩机停止工作,变频油泵以最低负荷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南平供电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邵武市供电公司;林晓铭;林舒妍,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南平供电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邵武市供电公司;林晓铭;林舒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9096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