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跌倒监测机器人和跌倒监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054153.4 | 申请日: | 2014-0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18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 发明(设计)人: | 崔健雄;卢进;曲盛松;李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健雄 |
| 主分类号: | G08B21/04 | 分类号: | G08B21/04 |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慧专利事务所 21215 | 代理人: | 周志舰 |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跌倒 监测 机器 人和 方法 | ||
1.一种跌倒监测机器人,包括行走车体、走行电机、舵机、动力电池、以及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1)、舵机控制模块(2)、电机控制模块(3)、超声波检测模块(4)、红外传感模块(5);
所述控制器(1)分别与所述舵机控制模块(2)、所述电机控制模块(3)、所述超声波检测模块(4)和所述红外传感检测模块(5)电性相连;
所述动力电池分别为所述控制器(1)、所述舵机控制模块(2)、所述电机控制模块(3)、所述超声波检测模块(4)和所述红外传感检测模块(5)提供供电电源;
所述电机控制模块(3)与所述走行电机电性相连以实现对所述走行电机的控制,所述舵机控制模块(2)与所述舵机电性相连以实现对所述舵机的控制,所述动力电池为所述走行电机和所述舵机提供动力电源;
所述红外传感模块(5)分别与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电性相连,所述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所述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对称地设置在行走车体上;所述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A与所述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幅度角B相同;所述第一红外线探头(501)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3与所述第二红外线探头(502)的红外线探测区域S4形成一盲区区域S1以及一红外线叠加区域S2,盲区区域S1距离车体小于或等于0.4m,所述盲区区域S1和与红外线叠加区域S2同轴,所述盲区区域S1和与红外线叠加区域S2的轴线与行走车体的正前方保持一致;
所述超声波检测模块(4)分别与超声波发射部分(401)、超声波接收部分(402)电性相连,所述超声波发射部分(401)和所述超声波接收部分(402)设置在行走车体上、并与行走车体的正向保持一致;
所述第一红外线探头(501)、所述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均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跌倒监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无线通讯模块(8),GPS定位模块(10),视频采集传输模块(7);
所述无线通讯模块(8)与所述控制器(1)电性相连,所述动力电池为所述无线通讯模块(8)提供供电电源;
所述GPS定位模块(10)与所述控制器(1)电性相连,所述动力电池为所述GPS定位模块(10)提供供电电源;
所述视频采集传输模块(7)与所述控制器(1)电性相连,所述动力电池为所述视频采集传输模块(7)提供供电电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跌倒监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声光报警模块(9),所述声光报警模块(9)与所述控制器(1)电性相连,所述动力电池为所述声光报警模块(9)提供供电电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跌倒监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红外线探头(501)、所述第二红外线探头(502)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为0.1-0.2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跌倒监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发射部分(401)和所述超声波接收部分(402)、与所述第一红外线探头(501)和所述第二红外线探头(502)处于同一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健雄,未经崔健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5415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