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导轮仿生叶片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040097.9 | 申请日: | 2014-0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74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宝;刘长锁;马文星;李华龙;才委;卢秀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6H41/26 | 分类号: | F16H41/26 |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朱世林 |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涡轮 液力变矩器 导轮 仿生 叶片 | ||
1.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导轮仿生叶片,其特征在于:导轮叶片(6)的外轮廓由叶片前缘(1)、压力面轮廓(2)、吸力面轮廓(4)和叶片尾部(3)平滑连接构成海豚形状。
2.根据权利1所述的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导轮仿生叶片,其特征在于:叶片前缘(1)的叶片入口角(α)为90°、叶片入口内切圆半径(d)为0.7mm、叶片入口长度(E)为4mm,压力面轮廓(2)的轮廓曲线为:
y=6E-05x6-3.5E-03x5+7.46E-02x4-0.7523x3+3.7186x2-10.127x+14.584,其中x为压力面轮廓(2)的轮廓曲线的轴向坐标,y为压力面轮廓(2)的轮廓曲线的径向坐标,叶片尾缘(3)的叶片出口角(β)为33°、叶片出口内切圆半径(T)为0.45mm,吸力面轮廓(4)的轮廓曲线为:
y=-1E-06x6-4E-05x5-0.2E-03x4+1.9E-03x3+0.453E-01x2+0.2547x-3.5002,其中x为吸力面轮廓(4)的轮廓曲线的轴向坐标,y为吸力面轮廓(4)的轮廓曲线的径向坐标,叶片高度(H)为43.55mm,从叶片前缘(1)进口到叶片尾缘(3)出口的叶片轴向长度(L)为25.5mm。
3.根据权利2所述的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导轮仿生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导轮仿生叶片适用于循环圆有效半径(r)为117.5mm的双涡轮液力变矩器。
4.根据权利1所述的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导轮仿生叶片,其特征在于:叶片前缘(1)的叶片入口角度(α)为86°、叶片入口内切圆半径(d)为0.66mm、叶片入口长度(E)为3.5mm,压力面轮廓(2)的轮廓曲线为:
y=0.6E-03x6-0.0263x5+0.4175x4-3.1549x3+11.499x2-20.43x+16.768,其中x为压力面轮廓(2)的轮廓曲线的轴向坐标,y为压力面轮廓(2)的轮廓曲线的径向坐标,叶片尾缘(3)的叶片出口角(β)为37°、叶片出口内切圆半径(T)为0.42mm,吸力面轮廓(4)的轮廓曲线为:
y=-2E-06x6-5E-05x5-0.4E-03x4-1.1E-03x3+7.19E-02x2+0.2085x-3.1239,其中x为吸力面轮廓(4)的轮廓曲线的轴向坐标,y为吸力面轮廓(4)的轮廓曲线的径向坐标,叶片高度(H)为40.95mm,从叶片前缘(1)进口到叶片尾缘(3)出口的叶片轴向长度(L)为23.5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导轮仿生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导轮仿生叶片适用于循环圆有效半径(r)为157.5mm的双涡轮液力变矩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4009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