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中药组合物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019194.X | 申请日: | 2014-0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08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 发明(设计)人: | 唐咏春;高丽丽;周喜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咏春 |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6 | 分类号: | A61K36/9066;A61P7/04;A61P9/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苏雪雪 |
| 地址: | 26607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治疗 高血压 脑出血 中药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脑出血俗称脑溢血,属于“脑中风”的一种,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一种常见脑部并发症。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等,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故大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临床上脑出血发病十分迅速,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失语等神经系统的损害。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
高血压脑出血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因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高血压脑出血的病死率及致残率均高,主要原因是出血的占位效应引起高颅压、脑疝造成脑组织的直接受损,血肿本身及血肿液化后释放出多种具有神经毒性的活性物质。本病治疗的目的是清除脑水肿,清除自由基,使有害的神经毒性作用降低,保护血肿周围的“半暗带”,使其神经细胞的损伤降低到最低程度。
西医认为高血压病患者因情绪激动、过度体力与脑力劳动或其他原因引起血压急剧升高,导致已病变的脑血管破裂所致。长期高血压导致深穿支动脉血管壁结构变化,发生微小动脉瘤,微小动脉瘤或小阻力脂质透明样变性节段破裂可进一步导致脑出血。目前,西医对高血压脑出血的保守治疗主要为脱水降颅压,常用药物为甘露醇、速尿等。临床上降颅压效果明显,但在促进血肿吸收、改善血肿周围缺血状态方面临床效果不佳。
本病属中医中风范畴。《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云:“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苑于上,使人薄厥”。《素问·调经治篇》云:“血之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返则生,不返则死”。《临床指南医案·中风》谓:“肝血肾液内枯,阳扰风旋乘窍”。从中医角度来讲,脑出血属于中医之血证。传统中医学理论认为“离经之血便是瘀”,脑出血便是离经之血蓄于脑内。清代唐容川说:“此血在身不能加于好血,而反阻新血生化之机,故凡血证总以祛瘀为要。”又《血证论》中所说:“瘀血不去,则出血不止,新血不生。”故此,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符合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活血化瘀法是不会引起再出血现象,也只有将瘀血祛除,才能生成新血,本发明就是在中医治疗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中药组合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中药组合物,其治疗效果明显,有显著增加脑血流量、促进血肿吸收,改善微循环,改善神经机能,清除氧自由基等作用,从而改善颅内应激状态,使中风症状缓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药包括五味子、三七、瓜蒌、黄连、天麻、吴茱萸、山楂、女贞子、夏枯草、石菖蒲、卷柏、莪术、薏苡仁、丹参、黄精、党参、首乌藤、天竺黄、苏合香、竹茹、夏天无、芡实、红景天、银杏叶、荆芥、麻黄、麦冬、肉苁蓉、刺五加、山药和枳实。
其中,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五味子45g~55g、三七20g~30g、瓜蒌25g~35g、黄连30g~40g、天麻25g~35g、吴茱萸15g~25g、山楂20g~30g、女贞子35g~45g、夏枯草20g~30g、石菖蒲25g~35g、卷柏30g~40g、莪术15g~25g、薏苡仁20g~30g、丹参45g~55g、黄精50g~60g、党参35g~45g、首乌藤25g~35g、天竺黄35g~45g、苏合香20g~30g、竹茹30g~40g、夏天无25g~35g、芡实20g~30g、红景天35g~45g、银杏叶35g~45g、荆芥20g~30g、麻黄25g~35g、麦冬30g~40g、肉苁蓉25g~35g、刺五加30g~40g、山药25g~35g和枳实20g~30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咏春,未经唐咏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191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