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态植草的混凝土护面生态改造的技术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005495.7 | 申请日: | 2014-0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580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 发明(设计)人: | 崔延松;张久良;祝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延松 |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E02D17/20;A01G9/02 |
| 代理公司: | 南通市永通专利事务所 32100 | 代理人: | 葛雷 |
| 地址: | 22601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生态 混凝土 改造 技术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护面生态改造的技术方法。
背景技术
水利、交通建设形成的点状、线状基础设施的护坡或防渗渠道,由于普遍使用传统的混凝土浇筑技术,形成面广量大的硬质混凝土护面或防渗阻隔层,阻断了水土生态系统的生态循环,不仅降低了水路交错带原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而且使河床边坡、水土岸带滞留和消解污染物的多种生态功能降低乃至消失,水土调蓄能力难以满足涵养生态的要求,与生态文明建设不相适应,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为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生态改建(Ecological Renewal)、生态修复(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生态恢复(Ecological Restoration)、生态重建(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生态改良(Ecological Reclaim)等技术创新应运而生。
本发明就是针对生态改建所进行的一项技术发明专利申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应用于农业干支渠系、江河湖库堤防、城市滨水岸带等水利工程混凝土护面生态改造技术,以及道路、港口、机场等交通工程混凝土护面的生态修复、景观绿化技术。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生态植草的混凝土护面生态改造的技术方法,其特征是:在混凝土护面上设置植草模;植草模采用PVC环保材料;在植草模底部网格板上覆盖具有透气、过滤功能的无纺土工布;无纺土工布上设置营养土,营养土由生物腐殖质、氮磷钾复合肥及粘性或亚粘性土壤基质组成;营养土中掺拌选择性草本植物种源,或在营养土物质上直接铺设商品性草毯;
所述植草模包括几何形框体,框体的外周为封闭式挡板,底部为网格板形式,在框体的外边缘及中心部位的下端,设置圆柱形固定柱,在网格板背面设有加强筋;所述几何形为方形、圆形、椭圆形或异形组合。
所述几何形框体为正方形框体,正方形框体边长为1000mm,高为40-70mm;圆柱形固定柱直径为20-30mm、高度为60-150mm。
所述植草模采用PVC环保材料连体热注模生产,是指根据植草模的几何尺寸,进行模具制作,将PVC环保材料进行热融后贯入模具中,实现系列植草模定型生产。
所述在混凝土护面上设置植草模的方法是将圆柱形固定柱插入用混凝土取芯机在混凝土护面上打出的芯孔中,芯孔直径与植草模固定柱相互匹配,并用固结胶涂匀固定柱后进行插入固定;若芯孔深度超过混凝土护面厚度,则需向芯孔内注入防渗胶密闭防渗;圆柱形固定柱的底部成圆弧形,可以调整细小的匹配误差,方便护面芯孔与圆柱形固定柱匹配融合。
所述在网格板上覆盖具有透气、过滤功能的无纺土工布,单位面积重量为130-160克/m2,水份介质渗透率为5×10-3cm/s-2×10-2cm/s,土壤介质滤失率小于1-3%;无纺土工布铺设时对搭接缝、植草模周围缝隙进行摊匀处理,避免内置营养土直接流失。
所述营养土组成的重量比例为:生物腐殖质8%-12%,氮磷钾复合肥4%-8%,粘性或亚粘性土壤基质为80%-88%。
所述选择性草本植物种源是选择温性草本植物草籽或冷性草木植物草籽,草籽与营养土重量比例为3-8g/1kg;所述商品性草毯为马尼拉草毯。
所述选择温性草本植物为杂交狗牙根;所述冷性草木植物为马尼拉草。
全部技术过程完成后,对植草区适当浇水营造生态生境,适时进行修剪养护。
本发明形成的模草模可以按系列批量生产,具有制作方便、成本低、施工简单、运输方便等经济特性;生态改造后形成的混凝土护面,具有原位防渗、抗冲刷、结构稳定等工程特点;生态植草区按植草模系列进行组合设计,具有自然养护、生态修复、景观美化等生态功能。
本发明技术方法适用于农业干支渠系、江河湖库堤防、城市滨水岸带等水利工程的混凝土护面生态改造,以及道路、港口、机场等交通工程混凝土护面的生态修复、景观绿化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植草模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延松,未经崔延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054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策略和计费控制实体的寻址方法和设备
- 下一篇:一种含火山岩的陶瓷白刚玉砂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