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磁场力吸附涤纶针刺无纺布排管成型机无效
| 申请号: | 201410000796.0 | 申请日: | 2014-0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06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 发明(设计)人: | 郭志东;郭春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M4/16 | 分类号: | H01M4/1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博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场 吸附 涤纶 针刺 无纺布 成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磁场力吸附涤纶针刺无纺布排管成型机,属于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电池有铅酸蓄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锂离子电池等电池都需要膜材料,排管是电池的作为管式电池阳极板活性物质的容纳材料,排管材料如涤纶、陶瓷纤维、丙纶、ES纤维、尼龙纤维等,排管从单管、纺织排管到现在无纺排管,无纺排管具有更小孔径,电阻值小、蜂窝状组织结构、耐酸性强,但无纺布拉裂及膨胀强度明显低于纺织布。
排管分为纺织排管和无纺排管两种,广泛使用的聚酯纤维纺织布和聚酯纤维无纺布制成的两种排管用于铅酸蓄电池的极板。
专利号ZL88216606.9、ZL95231090.2、ZL 99222808.5国内现有的用纺织布制作排管主要使用弯曲的钢钎,通过多跟钢钎排列,由橡胶滚轮相向转动带动排管布运动,为了保证连续运行采用弯钎、连接钎和直钎组成的组合的固定钢钎,由于弯曲的钢钎弯曲角85~87°接近直角,在弯角处送布和拉布受到很大的阻力,造成排管成型扭曲变形、破坏了组织纤维结构,使排管的空隙大小不一致,作为电极极板使用时易出现活性物质渗漏,导致排管外表面粘附活性物质,造成极板间的短路降低电池的容量和使用寿命。
专利号ZL 200410021107.0顶杆式排管定型机和ZL200420069941.2涤纶排管成型机,钢钎都变成了直钎,通过顶杆和定位器使钢钎固定不动,取消了弯钎,减少排管胚布在定型过程中所受的阻力,受到的力只是排管胚布在钢钎滑动摩擦力,生产的排管组织结构无变化,空隙大小一致,也可以生产无纺布,但是这两种顶杆式排管定型机在生产过程中不能连续作业,排管出口受到顶杆的限制,需间隔一定的时间停机裁管,排管裁割成段,效率低,无法进行工厂化连续生产。
现有的弯钎排管成型机加工方形或梯形排管,成型后的排管性能更差。
德国阿莫西尔公司研发第二代无纺布排管机,可生产高端电池排管以及膜材料,垄断国内60%以上高端电池排管市场,设备技术处于封锁状态,由于国内一直使用德国90年代生产一代纺织布排管机,且生产效率仅是德国设备的1/6~1/7,产品的性能处于低端品,市场份额逐渐被德国无纺排管挤占,价格仅是德国产品的1/2~1/3,设备无法和德国的现有二代无纺布排管机相比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根据上述国内排管成型机存在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钢钎由磁场力直接吸附,可调节磁场力吸附力的大小,对布结构无损伤,效率是现有国内设备的6~7倍,适合各种性材料生产,性能达到现有德国生产的第二代无纺布排管机的要求。
技术方案为。
包括机架、钢钎、入口端胶辊、磁场、热定型器、出口端胶辊和传动机构,变频调速电机固定安装在机架的底座上,变频调速电机转动带动齿轮传动机构转动,工作前先将热定型器升温至工作所需的温度,再将双层涤纶针刺无纺布穿入钢钎中,拉动涤纶针刺无纺布至入口端胶辊处,入口端胶辊和出口端胶辊固定在机架设有的侧立板上,入口端胶辊和出口端胶辊是成双的对辊,两个对辊相向转动,启动变频调速电机,传动机构带动入口端胶辊转动,入口端胶辊相向运动带动双层涤纶针刺无纺布在钢钎表面滑动,钢钎受到磁场力吸附不动不动,随着双层涤纶针刺无纺布运动,进入热定型器形成无纺排管,出口端胶辊转动将热定型后的无纺排管经从钢钎中拉出,无纺布成型的整个过程中在钢钎内做直线运动。
所述的电磁场力吸附涤纶针刺无纺布排管成型机,在机架上设有电磁铁,在电磁铁上设置凹形槽,凹形槽所用的材料为不锈钢或高锰钢,凹形槽内底面上设有滚轴,双层涤纶针刺无纺布可在滚轴和钢钎之间滑动,滚轴和钢钎之间的间隙3~5mm。
所述的磁场力吸附涤纶针刺无纺布排管成型机,热定型器设定的温度在150~260度之间。
所述的磁场力吸附涤纶针刺无纺布排管成型机,滚轴为不锈钢材料。
所述的磁场力吸附涤纶针刺无纺布排管成型机,电磁铁对钢钎垂直向下吸附力为40~100Kg范围内可调,水平方向吸附力为40~100Kg范围内可调。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理工大学,未经山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007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