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纤维束的制造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380061053.8 | 申请日: | 2013-1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129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 发明(设计)人: | 滨田益丰;中尾洋之;麻生宏实;景山义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D01F9/22 | 分类号: | D01F9/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钟晶;李家浩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碳纤维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碳纤维束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工序:
对于将碳纤维前体丙烯腈纤维束加热而进行了预氧化处理之后的纤维束A,进行在气相中接触等离子体气体的等离子体处理,以及
对进行了等离子体处理之后的纤维束B进行碳化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束的制造方法,供给于所述等离子体处理的纤维束A的每单位体积的纤维密度为1.30g/cm3以上1.70g/cm3以下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束的制造方法,供给于所述等离子体处理的纤维束A的每单位体积的纤维密度为1.30g/cm3以上1.50g/cm3以下的范围内,或者为1.50g/cm3以上1.70g/cm3以下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碳纤维束的制造方法,将等离子体产生装置的等离子体气体的喷出口与所述纤维束A之间的距离d设为0.5mm以上10mm以下的范围内,将等离子体气体从该喷出口喷出而与该纤维束A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纤维束的制造方法,将非活性气体为97.00体积%以上99.99体积%以下的范围内、以及活性气体为0.0100体积%以上3.000体积%以下的范围内的混合气体导入所述等离子体产生装置,从而产生等离子体气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纤维束的制造方法,将所述纤维束A制成每单位宽度的纤度为500dtex/mm以上5000dtex/mm以下的范围内的片形状,使等离子体气体与该片形状的纤维束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碳纤维束的制造方法,将所述纤维束A制成每单位宽度的纤度为500dtex/mm以上5000dtex/mm以下的范围内的片形状,使等离子体气体与该片形状的纤维束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碳纤维束的制造方法,从所述片形状的纤维束的两面方向,喷出所述等离子体气体。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纤维束的制造方法,
对于供给于所述碳化处理的纤维束B,通过以下的测定法测定的吸光度满足以下的“条件1”和/或“条件2”:
条件1:波长240nm处的吸光度为1.5以下,
条件2:波长278nm处的吸光度为1.0以下,
<测定法>
将纤维束2.0g以及作为浸渍液的氯仿18.0g加入至容量100ml的烧杯内,接着使用超声波处理装置,以输出100W、频率40KHz对该浸渍液进行30分钟超声波处理,超声波处理后,从该浸渍液取出纤维束,将所获得的浸渍液制成吸光度测定用的样品液,使用分光光度计和比色皿长10mm的石英比色皿在分光光度计的样品侧设置所述样品液,在参比侧设置氯仿,在波长200~350nm的范围内进行吸光度测定。
10.根据权利要求5~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碳纤维束的制造方法,
对于供给于所述碳化处理的纤维束B,通过以下的测定法测定的吸光度满足以下的“条件1”和/或“条件2”:
条件1:波长240nm处的吸光度为1.5以下,
条件2:波长278nm处的吸光度为1.0以下,
<测定法>
将纤维束2.0g以及作为浸渍液的氯仿18.0g加入至容量100ml的烧杯内,接着使用超声波处理装置,以输出100W、频率40KHz对该浸渍液进行30分钟超声波处理,超声波处理后,从该浸渍液取出纤维束,将所获得的浸渍液制成吸光度测定用的样品液,使用分光光度计和比色皿长10mm的石英比色皿在分光光度计的样品侧设置所述样品液,在参比侧设置氯仿,在波长200~350nm的范围内进行吸光度测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丽阳株式会社,未经三菱丽阳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6105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紧凑型充气开关柜
- 下一篇:GGD低压成套开关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