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Fe(II)置换MEL型沸石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80036741.9 | 申请日: | 2013-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078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 发明(设计)人: | 小仓贤;板桥庆治;大久保达也;S·P·爱兰格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1B39/46 | 分类号: | C01B39/46;B01D53/56;B01D53/72;B01D53/81;B01J20/18;B01J20/30;C01B39/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陶敏;臧建明 |
| 地址: | 日本东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fe ii 置换 mel 型沸石 包含 气体 吸附剂 及其 制造 方法 以及 一氧化氮 除去 | ||
本发明的目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各种气体的催化除去时有用的Fe(II)置换MEL型沸石及其制造方法、包含其的气体吸附剂、以及一氧化氮及烃的除去方法。本发明的Fe(II)置换MEL型沸石的SiO2/Al2O3比为10以上且30以下、并且是由Fe(II)离子进行离子交换而成。相对于Fe(II)置换MEL型沸石,Fe(II)的载有量较佳为0.001mmol/g~0.4mmol/g。该Fe(II)置换MEL型沸石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而较佳地制造:将SiO2/Al2O3比为10以上且30以下的MEL型沸石分散在二价铁的水溶性化合物水溶液中,并进行混合搅拌,由此使该MEL型沸石载有Fe(II)离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Fe(II)置换MEL型沸石、包含其的气体吸附剂及其制造方法。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来将内燃机的废气等气相中的一氧化氮气体或烃气体吸附除去的吸附剂、及自气相中除去一氧化氮气体或烃气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汽车的废气净化用催化剂,提出了使用由铁离子进行离子交换而成的沸石(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脱硝催化剂,该脱硝催化剂具有载体及该载体所载有的氧化铁,所述载体是由0.1质量%~15质量%的Fe3+离子将SiO2/Al2O3的摩尔比为15~300的β型沸石进行离子交换而成。
专利文献2中记载:将β型沸石进行离子交换而使其载有Fe3+,并使其与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接触,其中所述β型沸石具有在29Si魔角旋转核磁共振(29Si Magic AngleSpinn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29Si MAS NMR)光谱中观测到的归属于沸石骨架的Q4的Si含有率为35质量%~47质量%的骨架结构,并且SiO2/Al2O3的摩尔比为20以上且小于100。
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一种NOx吸附材料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含浸工序,使ZSM-5、丝光沸石(Mordenite)或β型沸石含浸氯化铁水溶液而制成含氯化铁的沸石;离子交换工序,在不含水分的环境下在330℃~500℃下对该含氯化铁的沸石进行加热,将Fe进行离子交换;以及热处理工序,在非氧化性环境下对该离子交换工序后的该含氯化铁的沸石进行热处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6/011575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7-07699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8-2647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进行一氧化氮的催化除去时,在废气中以高浓度存在氧气的情况、或废气的温度低的情况下,即便使用所述材料也不容易有效地吸附除去一氧化氮。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消除上文所述的现有技术所具有的各种缺点的MEL型沸石。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人等人进行了努力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用由二价铁进行离子交换而成、且具有特定的SiO2/Al2O3比的Fe(II)置换MEL型沸石,可以达成所述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大学,未经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367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