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在停机和/或启动过程中降低硝酸厂的氮氧化物尾气浓度的工艺方法及适用于该方法的硝酸厂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80027210.3 申请日: 2013-05-02
公开(公告)号: CN104350008A 公开(公告)日: 2015-02-11
发明(设计)人: 克里斯蒂安·佩尔班特 申请(专利权)人: 蒂森克虏伯工业解决方案股份公司
主分类号: C01B21/26 分类号: C01B21/26;B01D53/56;C01B21/40;B01D53/86
代理公司: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代理人: 张天舒;张杰
地址: 德国*** 国省代码: 德国;DE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用于 停机 启动 过程 降低 硝酸 氧化物 尾气 浓度 工艺 方法 适用于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在停机和/或启动过程中,用于降低运行在压力下的硝酸厂的氮氧化物浓度的工艺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改进性的硝酸厂,其可以运行该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制备硝酸,氨气首先在催化剂上被氧气氧化并生成氮氧化物NO,其在后续过程中被氧化生成二氧化氮NO2[参见Behr,A.,2002.Ullmann’s Encyclopedia of Industrial Chemistry,Vol.6,Wiley-VCH,Weinheim]。

随后,由此得到的二氧化氮NO2在水中被吸收以形成硝酸。为了使所得到的二氧化氮NO2最大程度地被水吸收,该吸收反应通常是在加压的条件下进行,优选在4至14巴之间的压力下。

一般以大气中的氧气的形式提供对作为原材料的氨进行转换所需的氧气。出于供应的目的,工艺空气在压缩机内被压缩并达到适于氧化反应和吸收反应的压力。

现代硝酸厂运行在加压条件下,以便在吸收反应中得到更高的酸浓度和更高的NOx的吸收率(即更好的吸收效率)。双压硝酸厂和单压硝酸厂是有区别的。在单压工艺中,燃烧和吸收工艺均是在中等压力(小于8巴)下或者和高压(大于8巴)下进行。

在双压工厂里,气体的生产,即通过氨氧化生产亚硝酸气体是在约4至6巴的压力下进行的,并且由此得到的亚硝酸气体用水进行吸收通常是在8至12巴下制备硝酸。

采用由气体和/或蒸汽轮机或电动方式驱动的压缩机来产生该压力。气轮机优选地借助于硝酸厂的尾气来运行,其使用由至少一个压缩机所施加的压力。

现代硝酸厂配备有残余气体净化器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有关NOx和N2O尾气排放的法规。尾气净化器是现有技术,因为氮氧化物NOx是,例如造成“酸雨”的因素和尾气中的成分氧化亚氮N2O(笑气)是一种温室气体。借助于市场上现有的用于尾气净化的系统,稳态运行下的硝酸厂生产硝酸过程中是能够可靠地遵守目前对于NOx排放的限制。

源于报告编号为ecn-c-02-009(2002年2月)的、由van den Brink发表的“在单一反应器里从硝酸厂尾气中合并催化去除NOx和N2O”(Combined catalytic removal of NOx and N2O in a single reactor from the tail gas of a nitric acid plant)和从蒂森克虏伯伍德公司的文件“用于硝酸厂的设定排放标准”(Setting Emissions Standards for Nitric Acid Plants)可知,用于硝酸厂稳态运行下的残余气体净化的实例是已知的。这些文件没有公开硝酸厂在启动和/或停机过程中减少该运行状态下氮氧化物含量的措施。

相比而言,在硝酸厂的非稳态的启动和停机过程中,升高的NOx浓度,例如在残留气体中大于50ppm,在烟囱出口处会普遍地升高。除非减排附加措施是安装在工厂。根据在烟囱出口处NOx的浓度,升高的氮氧化物NOx的排放量使得残余气体变成可见的浅黄色到深褐色。浓度越高,所排放的气体的颜色的外观越深并且越强烈。在烟囱出口处的残余气体里的升高的NOx浓度升高是由于当硝酸厂启动时或当硝酸厂未处于运行状态时,工作残余气体的净化通常是不处于或不再处于运行状态。此外,升高的NOx浓度还会出现在工厂中,例如管道里,管道内部或其他工厂的部件中。

相对于稳态运行,通常不太可能在硝酸厂启动/关机操作过程中避免在该有限的时间段内显著超过标准限值的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这涉及到主要为NO2的NOx的排放,升到烟囱外的褐色的尾气从大约20ppm的浓度增加到视觉可感知的程度。这些运行状态迄今为止相对较少地成为被考虑的课题,因为相对于稳态运行模式,其比较罕见并且公共利益相对较低。由于公众环境意识的逐渐增长以及由此产生的排放法规,工厂运营商现在也越来越希望“减少排放”或“无烟”启动/停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蒂森克虏伯工业解决方案股份公司,未经蒂森克虏伯工业解决方案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272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