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配线模块有效
| 申请号: | 201380021991.5 | 申请日: | 2013-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470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 发明(设计)人: | 中山治;森田光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H01M2/10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19 | 代理人: | 权太白,谢丽娜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线模块。
背景技术
例如搭载于电动机动车、混合动力车辆中的动力用的电池模块一般是通过母线将大量的单电池串联连接而构成的。已知在这种电池模块中具备用于检测构成单电池组的各单电池的状态的检测端子。
作为这样的电池模块的一例,已知将具备母线和检测端子的配线模块安装、组装到由多个单电池排列而成的单电池组的结构。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配线模块中,将多个母线和检测端子保持在绝缘性的母线保持部件的预定位置,并且将从检测端子导出的检测电线集中收纳到在母线保持部件设置的电线收纳槽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89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如上所述的配线模块中,一般来说,母线和检测端子从母线保持部件的表面侧(与单电池组相对的一侧的相反侧)组装,检测电线在母线保持部件的表面侧布线。
然而,在这样的结构中,在配线模块的表面侧必须确保母线与检测电线的绝缘,因此容易使配线模块的结构复杂化,需要改良。
本发明基于以上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线模块,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实现检测电线的布线。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为一种配线模块,安装于由多个具备正负一对电极端子的蓄电元件排列而成的蓄电元件组,其特征在于,具备:母线保持部件,由绝缘性材料形成,安装于所述蓄电元件组;母线,与所述电极端子连接,在所述母线保持部件被保持在与所述蓄电元件组相对的一侧的相反侧的面;检测端子,用于检测所述蓄电元件的状态,与所述母线电连接并且被保持于所述母线保持部件;检测电线,从所述检测端子导出;以及电线布线路径,设于所述母线保持部件中与所述蓄电元件相对的一侧的面,供所述检测电线布线。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母线保持部件确保母线与检测电线的绝缘。而且,能够利用母线保持部件与蓄电元件之间的封闭空间对检测电线进行布线,因此能够有效利用配线模块周围的空间。由此,能够提供一种配线模块,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实现检测电线的布线。
更为优选的是,本发明的配线模块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具备以下结构。
优选的是,配线模块具备隔壁,所述隔壁将收纳于所述电线布线路径的所述检测电线和所述蓄电元件组隔开。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检测电线嵌入到蓄电元件与母线保持部件的间隙中。而且,能够确保蓄电元件与检测电线的绝缘。
优选的是,所述电线布线路径和所述隔壁与所述母线保持部件一体地形成。
根据这样的结构,与将电线布线路径和所述隔壁以不同部件形成的结构相比,能够实现零件件数的削减和作业性的提高。由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优选的是,所述电线布线路径具备在所述母线保持部件的与所述蓄电元件相对的一侧的面设置的一对壁部,并在所述一对壁部之间收纳所述检测电线,所述一对壁部中一方的壁部相对于所述母线保持部件的端缘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所述隔壁部相对于所述一方的壁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
根据这样的结构,一方的壁部和隔壁部相对于母线保持部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相连地成型,在成型后使转动部分转动来组装电线布线路径。根据这样的结构,与一开始就成型为完成的形状的情况相比,具有成型容易的优点。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配线模块,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实现检测电线的布线。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配线模块的侧视图。
图2是配线模块的俯视图。
图3是配线模块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4是单电池组的侧视图。
图5是电池模块的侧视图。
图6是电池模块的俯视图。
图7是示出将盖部打开的状态的配线模块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8是示出将盖部关闭的状态的配线模块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9是从内表面侧观察组装引导部前的配线模块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从内表面侧观察组装引导部后的配线模块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从内表面侧观察将隔壁板关闭的状态的配线模块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11详细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了的一种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219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