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运行用于机动车的制动系统的方法以及制动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380014275.4 | 申请日: | 2013-03-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91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7 |
| 发明(设计)人: | H-J·法伊格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陆-特韦斯贸易合伙股份公司及两合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T8/36 | 分类号: | B60T8/36;B60T8/4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11247 | 代理人: | 张鲁滨,吴鹏 |
| 地址: | 德国法***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运行 机动车 制动 系统 方法 以及 | ||
1.一种用于运行用于机动车的制动系统的方法,所述制动系统具有
多个车轮制动器(8,9,10,11),对于所述车轮制动器预给定依车轮而定的给定压力,
可电控制的压力提供装置(5,100),所述压力提供装置能输出用于操作所述车轮制动器的压力介质体积,其中,由所述压力提供装置输出的压力介质体积能被确定,以及
对于每个车轮制动器各一个设置在所述压力提供装置与车轮制动器之间的被模拟化或被模拟地控制的借助于电的控制参量(In)控制的进入阀(6a~6d)以及各一个可电控制的排出阀(7a~7d),用于调整依车轮而定的制动压力(pn),其中,与所述进入阀分别并联连接朝所述压力提供装置的方向打开的止回阀(50a~50d),
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车轮制动器预给定压力-体积关系(Fn);在依车轮而定的制动压力调节开始时,全部进入阀(6a~6d)闭合;在一个或多个车轮制动器(8;11;8,11)组成的预确定的组(A1,A2)中通过借助于所述压力提供装置(5,100)使压力介质体积移动到车轮制动器的所述预确定的组(A1,A2)中来执行压力建立,其中,所述预确定的组(A1,A2)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车轮制动器(8;11;8,11)的每个进入阀被控制成使得该进入阀被压力介质体积压开,其余车轮制动器(9,10,11;8,9,10;9,10)的每个进入阀被控制成使得该进入阀保持闭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于所述预确定的组(A1,A2)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车轮制动器的压力-体积关系(Fn)和给定压力来确定待由所述压力提供装置移动的压力介质体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压力提供装置的体积控制或行程控制来进行所述压力介质体积的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一个或多个车轮制动器的不同的组中顺序地(t1,t2,t3)执行压力建立,其中,在彼此相继的时间间隔中,一个或多个车轮制动器的不同的组属于所述预确定的组并且分别通过所述预确定的组中的车轮制动器的进入阀的溢流来执行压力建立。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进入阀预给定描述所述电的控制参量(In)与作用于该进入阀上的压力或压力差(Δp)的关系的控制特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预确定的组(A1,A2)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车轮制动器上的压力应建立到预给定的最终压力,则所述车轮制动器的一个或多个进入阀分别以这样的控制参量来控制,所述控制参量的值具有至少一个阈值(Igrenz),所述阈值相应于所述预给定的最终压力与其余车轮制动器的最低压力之间的压力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进入阀,由该进入阀的预给定的控制特性确定与所述压力差相应的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参量超过对应的阈值(Igrenz)不多于预给定的量(ΔI)。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在两个或更多个预给定的车轮制动器(8,11)组成的组中执行到不同的依车轮而定的给定压力的压力建立,首先将全部预给定的车轮制动器分配给所述预确定的组(A1),并通过所述预确定的组(A1)中的车轮制动器的进入阀的溢流同时执行到所述预给定的车轮制动器(8,11)的给定压力中的最低给定压力的压力建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预确定的压力介质体积移动到所述预确定的组(A1)中之后,将所述预确定的组中的其给定压力相应于所述最低给定压力的车轮制动器(11)的每个进入阀(6d)控制成使得该进入阀(6d)不再溢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陆-特韦斯贸易合伙股份公司及两合公司,未经大陆-特韦斯贸易合伙股份公司及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1427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