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厌氧污水生物处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884667.3 | 申请日: | 2013-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32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 发明(设计)人: | 邱江平;文单;李旭东;孙鑫;王进;纪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 生物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厌氧污水生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村镇生活污水是造成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原因之一,是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和造成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据统计,中国农村每年产生的生活污水超过80亿吨,对农村污水的处理任重道远。目前常见的农村污水处理工艺主要有:人工湿地、生物滴滤池、快速渗滤系统、氧化塘、土壤渗滤系统和简单厌氧处理等。这些技术处理单纯的农村生活污水表现尚可,但在我国三峡、洱海等流域内,多数农户将养殖圈舍建于庭院内,人畜混居,卫生条件较差,牲畜粪便的随意堆置和排放,加之地表降雨径流和作坊式企业废水等,导致这些地区的污水多为混合污水,传统的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工艺难以应付,因此,需要在其前端设置预处理装置以保障后续处理与达标排放。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厌氧污水生物处理装置,具有成本低、能耗低、适应性强和处理效果好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厌氧污水生物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从下到上设置的相通的生物处理区、污泥拦截区、泥水气分离区,所述生物处理区中有活性污泥,所述生物处理区底部有污水导入口和污泥导出口,所述生物处理区底部有布水器,所述布水器呈十字形,至少有10个出水孔;所述污泥拦截区充满非金属填料;所述泥水气分离区设有一个沼气排出口和一个出水口。
优选的,所述生物处理区是活性污泥主要集中区,其高度为40~80cm,直径为10~40cm。所述污泥拦截区高度为40~80cm,直径为10~40cm。所述泥水气分离区高度为40~80cm,直径为10~40cm。
优选的,所述生物处理区底部的布水器与污水导入口相连,污水导入口管径为5~30mm。
优选的,所述生物处理区底部的污泥导出口高于污水导入口,并与外围的污泥导出管相连,污泥导出口的管径为5~30mm。
优选的,所述布水器呈十字形,有10到50个出水孔,孔径为0.1~5mm。该布水器可使进水较为均匀的从底部网上流动,使得污泥和污水能充分混合,加强反应器的去除效果。
优选的,所述污泥拦截区充满非金属填料,填料形状为丝状、絮状或球状。
优选的,所述污泥拦截区上下设有格珊,用于固定非金属填料,格珊间隔为1~5cm。
优选的,所述泥水气分离区为一倒锥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沼气排出口和出水口分别位于泥水气分离区的顶部和侧部,管径均为5~30mm。
优选的,所述出水口低于沼气排出口,并与外围的出水管相连,出水口管径为5~3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建设与运行维护成本低廉,只需连接如动泵既可工作;(2)填料层可以有效拦截污泥,并生长生物膜,使反应器内微生物含量大大提高;(3)对污水可生化性有提高和改善作用;(4)对污水中的COD和BOD等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污水导入口 1、污泥导出口 2、布水器 3、生物处理区 4、污泥拦截区 5、非金属填料 6、泥水气分离区 7、出水口 8、沼气排出口 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参见附图1,厌氧污水生物处理装置包括从下到上设置的相通的生物处理区4、污泥拦截区5、泥水气分离区7。所述生物处理区底部有污水导入口1和污泥导出口2,所述生物处理区底部有布水器3,所述布水器呈十字形;所述污泥拦截区充满非金属填料6;所述泥水气分离区设有一个沼气排出口9和一个出水口8。
本实施例中,所述生物处理区是活性污泥主要集中区,其高度为40~80cm,直径为10~40cm;所述污泥拦截区高度为40~80cm,直径为10~40cm;所述泥水气分离区高度为40~80cm,直径为10~40cm。
本实施例中,所述生物处理区是活性污泥主要集中区,废水主要在这里接受生化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846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迂回多曲式生态化污水处理池
- 下一篇:一种气动循环厌氧反应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