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CD标准片和CDSEM设备监测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879170.2 | 申请日: | 2013-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96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 发明(设计)人: | 刘媛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15/00 | 分类号: | G01B15/00;H01L21/66 |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屈蘅;李时云 |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cd 标准 cdsem 设备 监测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CD标准片和CDSEM设备监测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特征尺寸(Critical Dimension,CD)的持续缩小,特征尺寸对半导体芯片的性能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工艺对特征尺寸的精准度要求也越来越高。通常情况下,半导体行业均采用特征尺寸电子扫描设备(Critical Dimen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CDSEM)来检测特征尺寸是否符合要求。为了监测CDSEM设备的性能,半导体业界通常使用CD标准片对CDSEM做定期的校准,以监测CDSEM设备的检测状态,防止CDSEM出现偏移状况。
现有技术中,CD标准片是在裸硅的晶圆表面形成具有预定线宽的多晶硅条(Polysilicon line),对CDSEM设备进行校准时,CDSEM设备通过量测多晶硅条的线宽是否与预定线宽相符合,来判断CDSEM设备用于测量CD的对焦以及电子束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然而,由于CDSEM使用X光(X-Ray)作为电子束,多次多CD标准片的多晶硅条进行轰击测量之后,会在晶圆的表面产生电荷,使所述多晶硅条带有一定电荷,随着电荷的积累,会对空气中的漂浮颗粒进行吸附,致使大量的漂浮颗粒吸附在所述多晶硅条的表面,产生碳积效应,直接影响多晶硅条的线宽,使预定线宽变大,导致CD标准片在长期使用之后多晶硅条线宽发生较大的变化,不适宜作为CD标准片。因此,需要定期更换新的CD标准片,这就造成了生产费用的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D标准片和CDSEM设备监测结构,能够消除电荷的产生,提高CD标准片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CD标准片的频率,降低生产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CD标准片结构,用于监测CDSEM设备的性能,所述CD标准片结构包括具有预定线宽的待测掺杂条和重掺杂层,所述待测掺杂条形成于所述重掺杂层之上。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CD标准片结构中,所述CD标准片结构还包括单晶硅,所述单晶硅位于所述重掺杂层之上,并与所述待测掺杂条具有一定距离。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CD标准片结构中,所述CD标准片结构还包括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形成于所述重掺杂层的表面,并位于所述待测掺杂条与所述单晶硅之间。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CD标准片结构中,所述预定线宽范围是10nm~100nm。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CDSEM设备监测结构,所述结构包括电子卡盘以及如上文所述的CD标准片,所述CD标准片的重掺杂层位于所述电子卡盘的表面。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CDSEM设备监测结构中,所述CD标准片结构还包括单晶硅,所述单晶硅位于所述重掺杂层之上,并与所述待测掺杂条具有一定距离。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CDSEM设备监测结构中,所述CD标准片结构还包括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形成于所述重掺杂层的表面,并位于所述待测掺杂条与所述单晶硅之间。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CDSEM设备监测结构中,所述预定线宽范围是10nm~100nm。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CDSEM设备监测结构中,所述电子卡盘接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将重掺杂层和待测 掺杂条均重掺杂P元素,使待测掺杂条以及重掺杂层均能够导电,从而使残留在所述待测重掺杂条的电荷转移至别处,减少对空气中颗粒的吸附,避免碳积效应,提高所述CD标准片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CD标准片的频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CD标准片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CDSEM设备监测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的CD标准片和CDSEM设备监测结构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而仍然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未经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791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