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供能电子耳蜗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870293.X | 申请日: | 2013-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938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 发明(设计)人: | 张浩;曲丹;郎希龙;徐志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F2/18 | 分类号: | A61F2/18;A61F11/04;A61N1/36 |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 |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供 电子 耳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耳蜗,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对各种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疾病已经可以采用植入式电子装置进行诊断或治疗。
其中,电子耳蜗是一种利用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再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直接兴奋听神经来恢复和重建耳聋患者听觉功能的医学电子设备。电子耳蜗植入技术在过去的30年中发展迅速。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已有超过40000例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接受了电子耳蜗植入。近年来研发的全植入式电子耳蜗由于完全无碍于接受植入者的外观,对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的身心健康有利,进一步提高了人们对电子耳蜗的接受及信赖程度,有望造福于更多的耳聋患者。
然而,对于全植入式电子耳蜗而言,一旦电池故障或能量耗竭,就需要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更换电池。这既给患者造成生理和精神上的痛苦,也会增加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物能电子耳蜗,其特 征在于,具有体内部分和体外部分,其中,体外部分包括外部麦克风、声音处理器和传输线圈脉冲发生器,体内部分包括刺激接收器和多通道电极阵列。体内部分还包括发电部。发电部包括发电主体、输出单元、电能存储单元、固定单元以及封装层。发电主体为多层薄膜结构,包括位于发电主体中心的纳米级压电材料层,以及位于压电材料层两侧的电极层,发电主体通过贴附于以及表面以采集以及跳动的能量并产生电能。输出单元与电极层相连接,用于将发电主体产生的电流输出给电能存储单元。电能存储单元用于存储电能并为多通道电极阵列和声音处理器供电。固定单元位于发电主体的边缘,用于将发电主体固定于心外膜。封装层覆盖于发电主体、输出单元、电能存储单元以及固定单元的表面。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自供能电子耳蜗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发电主体的形状为四边形,固定单元位于四边形的两条窄边的中间。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自供能电子耳蜗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发电主体的形状为三角形,固定单元位于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自供能电子耳蜗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发电主体的形状为长圆形。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自供能电子耳蜗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压电晶体为至少一层氧化锌纳米线阵列。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自供能电子耳蜗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 征:其中,压电材料层可以为纳米级压电材料的单层或多层结构。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自供能电子耳蜗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输出单元具有输出电极和整流滤波电路。
实用新型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自供能电子耳蜗,由于发电主体直接贴附于心脏表面,因此能够有效的将心脏的收缩与舒张使纳米级压电材料发生形变,从而转化为电能。因此只要心脏跳动,本实用新型即可利用患者自身的生物能而提供电能,免去了使用电池作为电源的必要,解决了电池能量耗竭后需要手术更换电池的问题。并且由于不再使用传统的电池作为电源,因此可以大幅度的缩小体外部分的体积和重量。使产品佩戴更加舒适。
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自供能电子耳蜗的发电主体采用点固定的方式将发电系统固定于心外膜,一方面能够有效的采集心脏运动产生的能量,另一方面也不会对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运动产生明显的影响。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纳米级压电材料作为发电主体,不仅可以有效地将体内的生物能转化为电能,而且体积微小,更适合体内植入。
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生物相容性好的柔性高分子绝缘材料封装,因此既能将发电主体与体内环境隔离,还可将心脏形变产生的压力有效的传导至压电材料。
并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发电主体位于心脏外部,不与血液直接接触,因而不存在血栓形成以及中风(心肌梗塞或脑梗塞)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自供能电子耳蜗的发电主体为四边形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自供能电子耳蜗的发电主体的局部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自供能电子耳蜗的发电主体为三角形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变形例的发电主体为长圆形的示意图;以及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电耳蜗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702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腰椎后路侧置椎间固定融合器
- 下一篇:自供能电子视网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