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植入式电磁转化供电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862887.6 | 申请日: | 2013-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606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 发明(设计)人: | 侯德明;张亚妮;李文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H02J7/02 | 分类号: | H02J7/02;H02K47/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王玉芝 |
| 地址: | 40216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植入 电磁 转化 供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入医学电器的能量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植入式医疗电子器件是一种植入在人体或生物体内的电子设备,其主要是用于长期检测人体或生物体内的生理生化参数的变化,以此用来诊断和治疗某些疾病。当前,随着人类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医学植入式电子器件的种类日益增多。由于其非常突出的作用,“植入式电子学”已成为生物医学电子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当前,各类植入式医疗电子器件的公共技术问题之一是如何有效地向其提供足够的电能,维持其长期、稳定、可靠地运行,以实现其预期的功能。目前临床应用的植入式医疗电子器件大都采用高效的原装电池来提供电能。但由于电池容量受限,植入式电子器件的使用寿命较短。为了维持植入式电子器件正常工作,在电池能量即将耗尽之前,通常通过手术重新植入新的电池来维持医疗电子器件的正常工作。这种做法不仅手术费用昂贵,增加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且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和心理阴影。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植入式医疗电子器件通过电池供电,电池使用寿命较短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植入式电磁转化供电装置,该装置通过空间电磁波实现以非接触的方式向载体传递能量,实现植入式医疗电子器件长期不间断工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植入式电磁转化供电装置,包括设置在人体或生物体外的激励线圈、转子I;植入人体或生物体内的微型电能产生器、对称设置在所述微型电能产生器外部的磁极I;所述微型电能产生器包括转子II和定子,所述转子II的内部设置有多对磁极II;所述定子上设置有线圈。
优选的,所述微型电能产生器外部对称设置有两对的磁极I;所述转子II内部对称设置有六对磁极II。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植入式电磁转化供电装置通过电磁波以非接触的方式向载体供能,延长了植入式医疗电子器件的使用寿命,避免了通过手术重新植入新的电池来维持医疗电子器件的正常工作的方式,减少了患者的心理和精神负担,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该装置结构简单、实用,可以实现该装置的微型化设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转子I;3.磁极I;4.微型电能产生器;41.转子II;42.定子;
43.磁极II;44.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植入式电磁转化供电装置包括设置在人体或生物体外的激励线圈、转子I1;植入人体或生物体内的微型电能产生器4、对称设置在所述微型电能产生器4外部的磁极I3;所述微型电能产生器4包括转子II41和定子42,所述转子II41的内部设置有多对磁极II43;所述定子42上设置有线圈4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微型电能产生器4外部对称设置有两对的磁极I3;所述转子II41内部对称设置有六对磁极II43。
当给设置在人体或生物体外的激励线圈通交流电流时,激励线圈会产生一个旋转磁场,旋转的磁场会引起植入于体内浅层的磁极I同步运动。在这个过程中,磁极I将微型电能产生器4的转子II41带动旋转起来,通过高比例的齿轮,微型电能产生器中磁体旋振动频率远大于磁极I,这样就可以使内部线圈44中的磁场急速变化而产生一个比较高的电压。如图1所示:利用体外较大的转子I1转动而带动体内的转子II41,并且转子II41与转子I1同步。因为有多对磁极被对称地固定在转子II41内,因此当转子II41转动时,内部线圈44中的磁场就会被加速地变化,从而可使其线圈产生出更高的电压。从转子II41上输出的能量再通过整流器后储存在体内可充电电池之中,实现对医疗电子器件的供电。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628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恒流无稳压硬件智能充电管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无线充电的电子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