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顶盖后横梁与侧围的搭接结构及汽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836236.X | 申请日: | 2013-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668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 发明(设计)人: | 唐志坚;张加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7/02 | 分类号: | B62D27/02 |
| 代理公司: | 深圳汇智容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8 | 代理人: | 潘中毅;熊贤卿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顶盖 横梁 结构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顶盖后横梁与侧围的搭接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车身横向刚度,汽车的顶盖横梁以及顶盖横梁与侧围搭接处的结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此区域位于转角处,造型面曲率变化较大,多个零件在转角处搭接,如果零件冲压质量不良或工装定位不精确,则容易出现搭接面贴合不良,焊接时搭边干涉、翘曲变形,严重时会导致尾门胶条密封不良,车身外观质量缺陷等问题。
为避免出现这些问题,一般的顶盖后横梁与侧围搭接结构会设计得较简单。通常采用下面几种顶盖后横梁与侧围的搭接方式:一、参见图1,在侧围上设置侧围加强板3,该侧围加强板3向顶盖后横梁1方向延伸一搭接面30,将顶盖后横梁1放置于该搭接面30上并焊接在一起(参见图1中黑点位置);二、参见图2,侧围内板2直接向顶盖后横梁1方向延伸一搭接面20,将顶盖后横梁1放置于该搭接面20上并焊接在一起(参见图2中黑点位置);三、如参见图3,使用单独的连接板8与顶盖后横梁1搭接,其一端与顶盖后横梁1焊接在一起(参见图3中黑点a位置),另一端与侧围内板2焊接在一起(参见图3中黑点b位置)。
上述三种方法都是将顶盖后横梁与单一的侧围零件搭接,其优点为顶盖后横梁容易成型,并且顶盖横梁与侧围搭接处的结构简单使得焊接更容易,但是缺点在于:单一的搭接关系造成顶盖横梁与侧围之间接头处的刚度较差,焊点容易失效,并且传递力的路线单一。随着制造技术的进步,工艺困难可以逐渐克服,现有的设计思路应该有所调整,转为以更佳的刚度和抗撞性能为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顶盖后横梁与侧围的搭接结构及汽车,解决现有技术中单一的搭接关系造成顶盖横梁与侧围之间接头处的刚度较差,焊点容易失效,并且传递力的路线单一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顶盖后横梁与侧围的搭接结构,包括顶盖后横梁、侧围内板以及设置于所述侧围内板上方的侧围加强板,所述顶盖后横梁一侧端部延伸形成第一搭接面;
所述侧围加强板在相对所述第一搭接面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二搭接面,所述第二搭接面与所述第一搭接面焊接并形成第一焊点;
所述侧围内板在相对所述第一搭接面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三搭接面,所述第三搭接面与所述顶盖后横梁焊接并形成第二焊点;
所述第一搭接面、所述第二搭接面以及所述侧围内板三层焊接并形成第三焊点;
所述第一焊点、所述第三焊点与所述第二焊点形成闭环。
其中,所述第一焊点为两个、所述第二焊点为两个、所述第三焊点为两个,所述两个第一焊点位于所述两个第三焊点之间,所述两个第二焊点与所述两个第一焊点相对设置。
其中,在所述第一焊点所在位置,所述第二搭接面位于所述第一搭接面的下方;在所述第二焊点所在位置,所述第三搭接面位于所述顶盖后横梁的下方;在所述第三焊点所在位置,所述第二搭接面位于所述第一搭接面与所述侧围内板之间。
其中,所述第三搭接面向所述顶盖后横梁方向延伸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搭接面向所述顶盖后横梁方向延伸的长度。
其中,所述顶盖后横梁上开设有空心槽,所述第三搭接面上形成有凸起,所述凸起穿过所述空心槽并与所述空心槽扣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顶盖后横梁与侧围的搭接结构,包括顶盖后横梁、侧围内板以及设置于所述侧围内板上方的侧围加强板,所述顶盖后横梁一侧端部延伸形成第一搭接面;
所述侧围加强板在相对所述第一搭接面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二搭接面,所述第二搭接面与所述第一搭接面焊接并形成第一焊点;
所述顶盖后横梁与侧围的搭接结构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侧围内板焊接固定,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顶盖后横梁焊接并形成第二焊点;
所述第一搭接面、所述第二搭接面以及所述连接板三层焊接并形成第三焊点;
所述第一焊点、所述第三焊点与所述第二焊点形成闭环。
其中,所述第一焊点为两个、所述第二焊点为两个、所述第三焊点为两个,所述两个第一焊点位于所述两个第三焊点之间,所述两个第二焊点与所述两个第一焊点相对设置。
其中,在所述第一焊点所在位置,所述第二搭接面位于所述第一搭接面的下方;在所述第二焊点所在位置,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顶盖后横梁的下方;在所述第三焊点所在位置,所述第二搭接面位于所述第一搭接面与所述连接板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362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