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散热开口的电子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729938.8 | 申请日: | 2013-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229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 发明(设计)人: | 李宪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怡(苏州)科技有限公司;中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常大军 |
| 地址: | 21502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散热 开口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散热开口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装置通常包含芯片。芯片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热量累积于外壳内会导致外壳内部温度升高,如此将影响芯片的工作效率。因此,如何驱散芯片的热量是本技术领域业者努力的目标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可改善热量累积在外壳内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
一外壳,具有一散热开口;
一电路板,设于该外壳内;
一芯片,设于该电路板上;
一导热垫,位于该芯片上;
一导热板,从该导热垫上延伸至该外壳的该散热开口;以及
一标签,贴合于该外壳的表面而盖住该散热开口;
其中,该导热板包括:
一第一突出部,往该导热垫的方向突出而接触该导热垫;以及
一第二突出部,往该标签的方向突出而接触该标签。
上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二突出部的外侧面与该散热开口的内侧壁之间形成一间隙。
上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导热板的一第二突出部的外表面位于该散热开口内。
上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标签包括:
一隔板,贴合于该外壳的表面而盖住该散热开口;以及
一标签贴纸,贴合于该隔板的外表面。
上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外壳具有一凹部,该凹部围绕该散热开口;该标签包括:
一隔板,贴合于该凹部而盖住该散热开口;以及
一标签贴纸,贴合于该隔板的外表面。
上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标签包括一铭板区域。
上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电子装置为一网络监视器。
上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散热开口的面积大于2平方厘米。
上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标签上还包括一条码区域或一序号区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装置,可以改善热量累积在外壳内的问题。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外观图;
图2为图1中沿方向2-2’的剖视图;
图2a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请参照图1及图2,图1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外观图,图2为图1中沿方向2-2’的剖视图,图2a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电子装置100例如是网络监视器或其它种类电子装置,其包括外壳110、导热板120、电路板130(绘示于图2)、芯片140(绘示于图2)、导热垫150(绘示于图2)及标签160。外壳110内的热量Q可传导至导热板120,然后通过导热板120传导至标签160。
如图2、图2a所示,外壳110具有散热开口110a。导热板120的材质可 以是铜、铝或其合金。导热板120从导热垫150延伸至外壳110的散热开口110a,使芯片140的热量Q通过导热垫150及导热板120传导至标签160,再经由标签160辐射或对流至外界。一实施例中,散热开口110a的面积可以等于或大于2平方厘米。通过此面积大小的设计,可提升散热效果。
本实施例的散热开口110a的数量是为一个,如此可降低外壳110的制造复杂度。进一步地说,若散热开口110a的数量是为多个且每个开口的面积都较小,例如小于0.5平方厘米,则制造外壳110用的模具在设计及加工上会变得复杂许多且成本提高。另一种状况是,若散热开口110a的数量是为多个,且分别开设于外壳110的多个相交的侧壁上,则会增加脱模上的困难度。
导热板120包括第一突出部121及第二突出部122。第一突出部121往导热垫150的方向突出而接触导热垫150,可使芯片140的热量Q通过导热垫150与第一突出部121传导至第二突出部122。此外,导热板120第一突出部121、第二突出部122及其它转折部分可采用钣金成形技术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怡(苏州)科技有限公司;中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怡(苏州)科技有限公司;中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299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效节能染色纱筒
- 下一篇:一次成型充气织物及其加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