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口径热塑性复合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697426.8 | 申请日: | 2013-1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63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 发明(设计)人: | 吴勇;路勇;陆建权;尹镇喜;郁蓉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晨光欧佩亚复合管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11/08 | 分类号: | F16L11/08;F16L11/24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何朝旭 |
| 地址: | 21115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口径 塑性 复合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管道,尤其是一种工业和生活用大口径热塑性复合管,属于管道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下使用的大口径管道主要是钢管以及普通的PE管等塑料管,钢管可以满足使用压力相对较高的场合,但是钢管在使用过程中不耐腐蚀,会影响钢管的使用寿命及使用性能,并且钢管内层在运输介质时易结垢,影响介质的流动性。由于钢管的长度固定,在安装过程中要使用较多的接头,安装程序复杂,费用高。而普通的塑料管,虽然安装使用较钢管方便,但是其使用压力低,仅适用于低压的输送管道,适用范围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压力高的大口径热塑性复合管。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大口径热塑性复合管,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复合管管体为一个整体,包括由内至外通过热熔方式粘结在一起的内管、增强层和外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内管层与增强层或所述增强层与外管层通过红外线或微波加热方式熔融后粘结固定。
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增强层至少有四层,每一层包括至少四根按相反方向并以固定螺旋角缠绕包覆在内管外的增强带,所述增强带由一组排成直线的增强纤维和包裹在增强纤维外的聚烯烃材料组成。所述相邻两层的增强带通过红外线或微波加热方式熔融后粘结固定。所述外管包覆于增强层外,且层与层之间粘接形成一个整体。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复合管的公称通径为DN200~DN300。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大口径热塑性复合管采用三层复合结构组成,使得管体在承受内压时能够有效的抵消径向受力,避免管体变形,其口径可达DN200~DN300,是截止目前口径最大的热塑性增强复合管,管道具有重量轻、承压高、耐腐蚀、寿命长以及可盘卷、施工方便等优点。总之,本实用新型不仅克服了现下存在的大口径管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缺点,而且该管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快捷,免维护,能够用于压力高、腐蚀性要求高的场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的Ⅰ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增强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大口径热塑性复合管,其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复合管管体为一个整体,采用三层复合结构,包括由内至外通过热熔方式粘结在一起的内管3、增强层2和外管1。复合管的公称通径为DN200~DN300。内管3与增强层2或增强层2与外管1通过红外线或微波加热方式熔融后粘结固定在一起,以消除各层之间的间隙,使得管体成为一粘接式整体结构。
在生产过程中,内管3由PE或PE-RT材料经内管模具挤出成型,主要用于传输介质,增强层2主要用于承受内压,增强层2至少有四层,每一层包括至少四根增强带,且每一层的增强带均沿相反方向按照固定的螺旋角包覆于内管3上。外管1经过外管模具挤出包覆于增强层2外,最后通过红外或者微波加热的方式粘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其中,增强带由一组排成直线的增强纤维21和包裹在增强纤维21外的聚烯烃材料22组成(见图4),其中第一层的增强带按照一定螺旋角度缠绕在内管3的外壁上,第二层的增强带按照一定螺旋角度缠绕在第一层增强带上,第三层增强带按螺旋角缠绕于第二层增强带外,第四层按照螺旋角缠绕于第三层增强带外。上述相邻两层的增强带通过红外线或微波加热方式熔融后粘结固定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可依据传输介质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内管3,根据不同的使用压力,选择不同的增强层2材料,以降低客户的使用成本。这样大口径热塑性塑料复合管道不仅可以克服钢管以及普通PE管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还能够满足客户对口径大、压力高、耐腐蚀等管道的需求。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复合管的公称通径为DN300,是目前出现的最大口径的热塑性增强复合管。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复合管的公称通径为DN250。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复合管的公称通径为DN200。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晨光欧佩亚复合管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晨光欧佩亚复合管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974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绝热管接头
- 下一篇:一种用于排水管与楼板孔壁之间封堵的环形橡胶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