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太阳能的蓄电池供电系统及车辆混合动力系统和车辆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623782.5 | 申请日: | 2013-10-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15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 发明(设计)人: | 杨泗鹏;郑维;韩光辉;齐赢;张广利;乔理想;陈勇刚;岳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6/03 | 分类号: | B60R16/03;B60L8/00 |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胡泳棋 |
| 地址: | 450016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太阳能 蓄电池 供电系统 车辆 混合 动力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太阳能的蓄电池供电系统及车辆混合动力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通过能源多元化、动力电气化、排放洁净化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发展。针对现有车用供电系统的技术特点,以各种能源互补、动力互补为技术特点的车用供电系统成为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主流。
目前,受电池技术发展制约,单一储能系统很难同时满足新能源汽车运行过程中对能量和功率的要求,使用复合能源系统可以综合多种储能系统的优点,达到优势互补,同时满足新能源汽车对储能系统能量和功率的双重要求,最大限度的改善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复合能源控制策略的核心在于两种储能系统间功率的合理分配,即采用合理的控制策略,充分发挥两种储能系统各自的特点,延长储能系统的使用寿命,提高系统的效率和燃油经济性,但停车时,整车防盗系统、自动驻车系统、智能监控系统等仍保持工作,此时电能往往需要从低压储能系统的蓄电池来获取,但当车辆久置时,由于蓄电池能量的有限性导致各类电器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甚至导致车辆无法行车,此时往往需要通过更换车载低压储能系统或外接充电电源来实现,既费时费力又影响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太阳能的蓄电池供电系统,以解决现有供电系统在车辆久置时蓄电池馈电无法保证用电器件正常工作的问题,同 时通过一种使用该蓄电池供电系统的车辆混合动力系统和一种使用还混合动力系统的车辆。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基于太阳能的蓄电池供电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太阳能的蓄电池供电系统,包括用于与车载低压电器供电连接的蓄电池,该供电系统还包括太阳能电池及其输出端连接的太阳能稳压电路,太阳能稳压电路的输出端与蓄电池连接,且太阳能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还设有一个用于在行车时与高压供电系统连接而停车时与高压供电系统断开的继电器。
所述太阳能稳压电路的输出端通过一DC/DC变换器与蓄电池连接。
所述蓄电池上还供电连接有一个控制器,该控制器控制连接所述的继电器。
本实用新型车辆混合动力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辆混合动力系统,包括高压供电系统和蓄电池供电系统,所述蓄电池供电系统包括用于与车载低压电器供电连接的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供电系统还包括太阳能电池及其输出端连接的太阳能稳压电路,太阳能稳压电路的输出端与蓄电池连接,且太阳能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还设有一个用于在行车时与高压供电系统连接而停车时与高压供电系统断开的继电器。
所述太阳能稳压电路的输出端通过一DC/DC变换器与蓄电池连接。
所述蓄电池上还供电连接有一个控制器,该控制器控制连接所述的继电器。
所述高压供电系统由通过双向DC/DC变换器相互连接的超级电容组和动力电池组构成,双向DC/DC变换器的高压端与超级电容组及电机控制器连接,低压端与动力电池组相连。
本实用新型具有混合动力系统的车辆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混合动力系统的车辆,包括整车控制器、车载低压电器和混合动力系统,所述混合动力系统包括高压供电系统和蓄电池供电系统,所述蓄电池供电系统包括与车载低压电器供电连接的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供电系统还包括太阳能电池及其输出端连接的太阳能稳压电路,太阳能稳压电路的输出端与蓄电池连接,且太阳能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还设有一个用于在行车时与高压供电系统连接而停车时与高压供电系统断开的继电器。
所述太阳能稳压电路的输出端通过一DC/DC变换器与蓄电池连接。
所述蓄电池上还供电连接有一个控制器,该控制器控制连接所述的继电器。
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太阳能的蓄电池供电系统及车辆混合动力系统和车辆利用太阳能为蓄电池供电系统补电,在正常行车时,太阳能电池同时为蓄电池和动力电池补电,停车时仅为蓄电池系统补电,防止低压亏电,解决了车辆在长时间放置后无法满足用电器件正常工作的问题,提高整车的可靠性;既达到了补电效果,提高了太能电池的利用率,又充分利用整车大顶空间,增加动力来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辆混合动力系统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附件管理系统的控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介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237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