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钵体育秧盘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18543.0 | 申请日: | 2013-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752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郭保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坊同方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10 | 分类号: | A01G9/10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37216 | 代理人: | 曹少华 |
地址: | 261057 山东省潍***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体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育秧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钵体育秧盘。
背景技术
平毯状水稻秧苗的机械插秧,已经是很成熟的技术了,机械插秧效率高,可以大大减轻劳动强度,所以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但是,插秧机的栽植臂在插秧过程中,会对秧苗的根系造成撕伤,致使秧苗插到泥里后还需要几天时间进行缓苗,而缓苗的快慢直接关系到水稻分蘖的早晚,从而影响到水稻的产量。
水稻钵形秧苗(简称水稻钵苗)育秧技术是近几年兴起的一项新技术,水稻钵苗育秧能做到节约种子、农药、肥料和水资源,可实现密插稀植,秧苗光合作用好,减轻病虫害,有利于水稻的增产丰收。但水稻钵苗的机械移栽一直是人们的研究重点,适应于钵苗移栽的插秧机与普通插秧机的最大区别是,需要将钵苗从钵体育秧盘上取下,然后再栽入泥里,如何在不伤苗的前提下准确取秧而且工作可靠,在现有的移栽式钵体秧苗插秧机上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而水稻钵苗移栽无需缓苗、分蘖早、高产的效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将钵苗从钵体育秧盘上取下再栽入泥里,动作看似简单,但实现起来并非易事。第一,取秧器所操作的秧苗“伤”不起,其抓取时不仅要牢靠还要柔和;第二,现在高速插秧机是一个发展方向,插秧速度越高,取秧频度就越高,进而对取秧器的可靠性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如果机器不能可靠运行,理念再先进,也不会得到市场的认可。
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长期的实践和钻研,独辟新径,通过对钵体育秧盘进行改进,用常规的插秧结构就可以实现钵苗的机械插秧,插秧后,无需缓苗,分蘖早,真正达到了高产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复合钵体育秧盘,其不仅可以像常规钵体育秧盘一样进行钵体育苗,而且还可以用常规的插秧装置实现钵苗的机械插秧,大大提高了钵苗机械插秧的可靠性,有利于钵苗机械插秧的大 面积推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复合钵体育秧盘,包括:第一钵体育秧盘,所述第一钵体育秧盘的基体上设有多个纵横排列的第一钵体,所述第一钵体的底部设有钵底,所述复合钵体育秧盘还包括由可降解性材料构成的第二钵体育秧盘,所述第二钵体育秧盘的基体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钵体相适配的第二钵体,所述第二钵体的底部敞口,所述第二钵体一一套设于所述第一钵体内。
优选的,相邻所述第二钵体的口部连接处设有撕裂线。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复合钵体育秧盘包括两个育秧盘,位于内部的第二育秧盘的钵体底部敞口无底,而位于外部的第一育秧盘的钵体底部有底,育秧时,将两个育秧盘套在一起,就可以和普通的育秧盘一样,加入营养土和水,放入籽粒,进行钵体育苗。插秧时,将第二钵体育秧盘连同秧苗一起从第一钵体育秧盘内取出,放置于插秧机的秧箱上定位,插秧机的插秧装置顺序将第二钵体从第二钵体育秧盘的基体上撕下,然后将秧苗和第二钵体一起插入泥里,完成插秧。第二钵体的底部敞口,不妨碍秧苗在地里扎根,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二钵体会逐渐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由于第二钵体对秧苗的位置有约束作用,能保证秧苗在秧箱上的准确定位,因而插秧时,其与插秧机构能实现动作协调做到准确插秧,而且其是将秧苗和第二钵体一起插入泥里,省去了插秧机将钵苗从钵体育秧盘上取下的动作,使用常规的插秧机构就能实现钵苗的机械插秧,大大提高了钵苗机械插秧的可靠性,有利于钵苗机械插秧的大面积推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复合钵体育秧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复合钵体育秧盘局部的装配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钵体育秧盘的局部剖视图;
其中,1、第一钵体育秧盘;11、第一钵体;12、漏水孔;2、第二钵体育秧盘;21、第二钵体;22、撕裂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复合钵体育秧盘,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它包括第一钵体育秧盘1和第二钵体育秧盘2,第一钵体育秧盘的基体上设有多个纵横排列的第一钵体11,所述第一钵体的底部设有钵底,优选的第一钵体的钵底设有漏水孔12。第一钵体育秧盘1通常采用塑料材质,可以重复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坊同方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潍坊同方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185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眩型高黏压敏粘贴膜
- 下一篇:一种自适应视频反交错算法及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