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门防水膜以及汽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538739.9 | 申请日: | 2013-08-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89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 发明(设计)人: | 房嘉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J10/08 | 分类号: | B60J10/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黄灿;吕品 |
| 地址: | 101301 北京市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门 防水 以及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特别是涉及一种车门防水膜以及汽车。
背景技术
车门防水膜是汽车上的零部件之一,当组装车门总成时,需要将车门防水膜与车门内板贴合,然后再将车门护板与车门防水膜贴合,即车门防水膜位于车门内板与车门护板之间。车门内板上安装有多种线束,与之相应,车门防水膜上设置有多个线束过孔,在操作过程中,车门防水膜的线束过孔处很容易被撕裂,而一旦车门防水膜被撕裂,其防水能力就大大降低,甚至整体报废,由此必须予以更换,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拉伸能力更强、安装更加便利的车门防水膜以及汽车。
本实用新型的车门防水膜,包括与车门内板相配合的膜体,所述膜体上设置有线束过孔,所述线束过孔的边缘连接有保护片,所述保护片覆盖所述线束过孔。
本实用新型的车门防水膜,其中,所述保护片上设置有切缝。
本实用新型的车门防水膜,其中,所述膜体包括用于与车门内板贴合的第一面以及用于与车门护板贴合的第二面,所述保护片连接于所述膜体的第二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车门防水膜,其中,所述保护片通过背胶片粘贴于所述膜体的第二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车门防水膜,其中,所述膜体为化学交联聚乙烯泡棉膜体,所述保护片为无纺布保护片。
本实用新型的车门防水膜,其中,所述线束过孔包括用于内板开启拉锁穿过的第一过孔以及用于内饰板灯线束穿过的第二过孔,所述保护片包括覆盖第一过孔的第一过孔保护片、覆盖第二过孔的第二过孔保护片。
本实用新型的车门防水膜,其中,所述第一过孔保护片、所述第二过孔保护片均为90毫米长、50毫米宽、0.2毫米厚。
本实用新型的车门防水膜,其中,所述线束过孔包括用于扬声器线束、外后视镜线束、玻璃升降器开关线束穿过的第三过孔,所述保护片包括覆盖第三过孔的第三过孔保护片,所述第三过孔保护片为125毫米长、50毫米宽、0.2毫米厚。
本实用新型的车门防水膜,其中,所述第一过孔保护片、所述第二过孔保护片上的切缝的长度均为40毫米,所述第三过孔保护片上的切缝的长度为60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包括车门总成,所述车门总成包括车门内板、车门护板以及位于车门内板与车门护板之间的车门防水膜,所述车门防水膜为本实用新型的车门防水膜。
本实用新型的车门防水膜使用保护片提高线束过孔处的抗撕裂能力,使车门防水膜的抗弯强度及冲击韧性、裂时延伸度均有所提高,抗拉伸能力更强。通过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设置保护片能够彻底解决车门防水膜撕裂问题,并且间接解决了防水膜撕裂后漏水、质量无法保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因为安装了本实用新型的车门防水膜,产品品质进一步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防水膜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防水膜的结构示意图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常进行汽车防水膜装配作业时,作业人员使用大量普通白色胶带对车门防水膜的线束过孔处进行粘贴修补,以防止车门防水膜的线束过孔处被撕裂,这种办法既无法解决防水膜撕裂问题、又影响美观并且无形中增加工人劳动强度和物料成本。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车门防水膜,包括与车门内板相配合的膜体1,膜体1上设置有线束过孔2,线束过孔2的边缘连接有保护片3,保护片3覆盖线束过孔2。
本实用新型的车门防水膜使用保护片提高线束过孔处的抗撕裂能力,使车门防水膜的抗弯强度及冲击韧性、裂时延伸度均有所提高,抗拉伸能力更强。通过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设置保护片能够彻底解决车门防水膜撕裂问题,并且间接解决了防水膜撕裂后漏水、质量无法保证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车门防水膜,其中,保护片3上设置有切缝4。
本实用新型的车门防水膜,其中,膜体1包括用于与车门内板贴合的第一面11以及用于与车门护板贴合的第二面12,保护片3连接于膜体1的第二面12上。
本实用新型的车门防水膜,其中,保护片3通过背胶片粘贴于膜体1的第二面12上。背胶片是两面均涂有粘胶的片体,背胶片首先粘贴于保护片3上,然后再连同保护片3粘贴于膜体1的第二面1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387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式空调冷凝水集、排水装置滴水盘
- 下一篇:一种消防用火灾隔离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