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抗干扰红外对射传感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505454.5 | 申请日: | 2013-08-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975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 发明(设计)人: | 赖诚;陈岚 | 申请(专利权)人: | 赖诚;陈岚 |
| 主分类号: | G08C23/04 | 分类号: | G08C23/04 |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杨军 |
| 地址: | 618000 四川省德阳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抗干扰 红外 对射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感器,具体涉及一种抗干扰红外对射传感器,属于红外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现代工业生产尤其是自动化生产过程中,要用各种传感器来监视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参数,使设备工作在正常状态或最佳状态,并使产品达到最好的质量,由此传感器早已渗透到诸如工业生产、宇宙开发、海洋探测、环境保护、资源调查、医学诊断、生物工程、甚至文物保护等极其之泛的领域。传感器按用途可分为压力敏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射线传感器、热敏传感器等。其中红外对射传感器在当今的工业生产、安防探测及日常生活领域应用十分广泛,而在实际的应用环境中存在大量的各类红外信号,红外传感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抗干扰能力显得十分重要,目前普遍的方法是采用对传感器发射的红外信号进行调制或编码调制的方式,通过接收端的解调或解码实现抗干扰,其产品的功能实现过程基本上采用单片机和程序来实现信号的编码调制和解调解码,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
(1)由于受到单片机工作频率和软件运行时间的影响,造成模块的接收响应速度较低,不适用于需要进行高速实时检测的场合;
(2)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会因受到工作现场的环境因素和外部电磁干扰使单片机工作和程序运行异常,从而造成产品的可靠性较差;
(3)使用过程出现相同编码的红外信号干扰时,需要返厂重新更改程序和烧录,处理周期较长,不利于现场及时处理;
(4)产品的使用成本较高,限制了广泛推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干扰红外对射传感器,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感器响应速度低并且可靠性差,不适合实时检测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抗干扰红外对射传感器,包括由依次连接的编码电路、发射电路组成的发射模块,以及由依次连接的接收电路、解码电路组成的用于处理发射模块发出的红外编码信号的接收模块,所述编码电路包括开关S1,分别与开关S1连接的电阻R2、电阻R3和编码芯片U1,所述解码电路包括开关S2,分别与开关S2连接的电阻R13、电阻R14和解码芯片U3,串联后与解码芯片U3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3和电阻R11,与发光二极管D3和电阻R11并联且与解码芯片U3连接的接口J2。
具体地说,所述编码芯片U1采用PT2262IR编码芯片,所述解码芯片U3采用PT2272解码芯片。所述开关S1和开关S2均为拨码开关。
进一步地说,所述编码电路中电阻R2与R3并联后与拨码开关S1的输入端相连,编码芯片PT2262IR的地址端口与拨码开关S1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编码电路和发射电路之间还连接有第一放大电路。所述电阻R2与拨码开关S1的相连端对应的另一端还连接有工作状态指示电路。
更进一步地说,所述解码电路中电阻R13与R14并联后与拨码开关S2的输入端相连,解码芯片PT2272的地址端口与拨码开关S2的输出端相连,发光二极管D3和电阻R11串联后与解码芯片PT2272的VT口相连,接口J2与解码芯片PT2272的VT口相连并与发射管D3和电阻R11并联。所述接收电路和解码电路之间还连接有第二放大电路。
再进一步地说,所述接收电路所采用的红外编码信号接收器件为38KHz红外一体化接收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专用编解码芯片(PT2262IR和PT2272)和专用红外接收一体化模块完成调制解调及编解码,相比较于使用单片机软件算法处理方式大大提高了红外对射模块的探测响应速度,实时性好,并且专用编解码芯片(PT2262IR和PT2272)的编码组合最多可达531441种,出现相同编码的概率极低,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
(2)本实用新型产品的编解码均由集成硬件完成,对工作环境的适应性强,产品工作性能稳定可靠,使用过程出现相同编码的红外信号干扰时,只需要现场通过拨码开关改变编码设定即可,维护和检修方便;
(3)本实用新型电路结构简单,产品的生产成本低,不仅具备新颖性还具备创造性和实用性,非常适宜大规模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射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接收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赖诚;陈岚,未经赖诚;陈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054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储物腔的救生圈
- 下一篇:一种RFID卡片自动发卡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