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主轴结构的油气润滑管路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463888.3 | 申请日: | 2013-07-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86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 发明(设计)人: | 王传洋;董渠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3B19/02 | 分类号: | B23B19/02;B23Q11/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常亮 |
| 地址: | 2151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主轴 结构 油气 润滑 管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备润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主轴结构的油气润滑管路。
背景技术
高速五轴精密立式加工中心主轴由内装式电动机直接驱动,从而把机床主传动链的长度缩短为零,使主轴部件从机床的传动系统和整体结构中相对独立出来,具有结构紧凑、转速高、重量轻、惯性小、响应快及功率大等优点,同时易于实现主轴快速定位。
采用BT50主轴锥孔的立式加工中心的主轴轴肩直径大,其主轴结构在高速旋转时很容易因主轴制造、安装的偏心及加工过程的载荷而对主轴支撑轴承施加周期性作用力,从而导致主轴轴承很严重的发热、磨损。如果散热不好则会使主轴温升而轴向拉长,这反过来又影响了主轴轴承的预紧力,这就使主轴及主轴轴承的发热问题更加严重,甚至损坏主轴轴承。这也是造成此种主轴结构难以实现高速运转而又保持良好的精度的主要原因。
传统的润滑方式,如脂润滑、飞溅润滑、油雾润滑、循环润滑等润滑方式均不适应高速主轴对润滑的要求,而油气润滑则更加适应高速主轴轴承的润滑油量、润滑油粘度等要求。目前,传统的高速立式加工中心电主轴轴承的油气润滑管路为单组润滑方式,该方式不能有效对轴承进行润滑,轴承的发热量大,产生的热量也不能通过润滑有效散掉,最终影响主轴精度。
鉴于以上问题,为适应油气润滑装置在BT50主轴高速五轴精密立式加工中心的应用,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油气润滑管路结构,有效保证轴承始终处于最佳的润滑状态,同时能够形成具有一定承载能力的润滑油膜,保证具有优良的减摩作用;另外,能使轴承更好地散热,使得轴承能有效冷却,提高主轴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主轴结构的油气润滑管路,以适应主轴高速五轴精密立式加工中心的应用,使得轴承始终处于最佳的润滑状态,同时能够形成具有一定承载能力的润滑油膜,具有优良的减摩作用;另外,能使轴承更好地散热,使得轴承能有效冷却,提高主轴精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出的一种主轴结构的油气润滑管路,开设于轴承座上,所述主轴结构包括主轴与至少两组轴承,每组所述轴承分别对应设置有至少一组进油管路,各组进油管路的终端对准所述轴承的内环,每组轴承所对应的多组进油管路以所述主轴轴心线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设置。
优选的,每组所述轴承对应设置有三组进油管路,三组所述进油管路间互成120°。
优选的,所述主轴结构包括两组前端轴承与两组后端轴承。
优选的,所述两组前端轴承的进油管路间互成60°夹角,所述两组后端轴承的进油管路间互成60°夹角。
优选的,所述进油管路分别包括水平进油管路、垂直进油管路、以及与所述轴承内环接触的倾斜进油管路。
优选的,两组前端轴承间与两组后端轴承间分别设置有隔环,前端轴承的前端与后端轴承的后端均设置有压盖,且所述后端轴承的前端设置有密封环。
优选的,前一组前端轴承包括依次连通的设置于轴承座上的水平进油管路与垂直进油管路,以及开设于前端的压盖上的压盖进油管路,或开设于隔环上的隔环进油管路,所述压盖进油管路或隔环进油管路与轴承内环间连接有倾斜进油管路;后一组前端轴承包括依次连通的设置于轴承座上的水平进油管路、垂直进油管路以及开设于所述隔环上的隔环进油管路;所述隔环进油管路与轴承内环间连接有倾斜进油管路。
优选的,前一组后端轴承包括依次连通的设置于轴承座上的水平进油管路与垂直进油管路,以及开设于所述密封环上的密封环进油管路,或开设于隔环上的隔环进油管路,所述密封环进油管路或隔环进油管路与轴承内环间连接有倾斜进油管路;后一组后端轴承包括依次连通的设置于轴承座上的水平进油管路与垂直进油管路,以及开设于所述隔环上的隔环进油管路,或开设于后端的压盖上的压盖进油管路,所述隔环进油管路或压盖进油管路与轴承内环间连接有倾斜进油管路。
优选的,所述进油管路终端与所述轴承内环呈15-30°夹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主轴结构的油气润滑管路的优点是:通过在每组轴承上对应设置多组进油管路,且将多组进油管路均匀分布设置,保证主轴结构的均匀润滑,提高散热效率。此管路结构适应主轴高速五轴精密立式加工中心的使用,能有效保证润滑油可以以小剂量多次数的方式连续输送,使轴承始终处于最佳的润滑状态。同时,可形成具有一定承载能力的润滑油膜,具有优良的减摩作用。此外,通过采用油气润滑方式,压缩空气能使轴承更好地散热,使得轴承的能有效冷却。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638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炼钢加热炉炉壁耐火连接砖
- 下一篇:可卷曲的药片包装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