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铁路道碴捣固棒用双油封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410699.X | 申请日: | 2013-07-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85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 发明(设计)人: | 白光明;李国胜;邵光辉;张家会;穆斌林;李春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阳市安振高新产业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J15/16 | 分类号: | F16J15/16 |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张春;董晓慧 |
| 地址: | 455000 河南省安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铁路 道碴捣固棒用双油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捣固棒用油封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铁路道碴捣固棒用双油封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铁路道碴捣固棒仅在滚锥上轴承的后面装有一个油封,密封的效果不好,软管内的油脂发热融化后,极易渗透到棒壳内,引起捣固棒停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捣固棒的密封性能不好,易打滑停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改善捣固棒的密封性能,保证捣固棒正常工作的油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
一种铁路道碴捣固棒用双油封装置,它安装在捣固棒内,它包括前油封和后油封,前油封和后油封分别安装在轴承两端,该轴承安装在滚锥与棒壳之间;前油封的内孔与软轴接头的外圆相配合,前油封的外圆与软管接头的内孔相配合;后油封安装在油封座内,油封座的外圆与棒壳的内孔相配合,后油封的内孔与滚锥的外圆相配合。
进一步,限制后油封与轴承之间还设置有垫圈。
进一步,限制软管接头与软管相配合,它们之间设置有挡圈。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克服了铁路道碴捣固棒中滚锥与滚道因漏油产生的打滑不起振现象,具有改善捣固棒的密封性能,保证捣固棒正常工作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其中,1是锥套;2是软管;3是挡圈;4是软轴;5是软管接头;6是软轴接头;7是前油封;8是轴承;9是垫圈;10是油封座;11是后油封;12是滚锥;13是棒壳;14是滚道;15是镐体;16是镐头。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铁路道碴捣固棒用双油封装置,它安装在捣固棒内,它包括前油封7和后油封11,前油封7和后油封11分别安装在轴承8两端,该轴承8安装在滚锥12与棒壳13之间;前油封7的内孔与软轴接头6的外圆相配合,前油封7的外圆与软管接头5的内孔相配合;后油封11安装在油封座10内,油封座10的外圆与棒壳13的内孔相配合,后油封11的内孔与滚锥12的外圆相配合。
作为优化的实施方式,上述后油封11与轴承8之间还设置有垫圈9。
作为优化的实施方式,上述软管接头5与软管2相配合,它们之间设置有挡圈3。
图中所示的软轴4、套在软轴4外面的软管2、与软管2外圆紧密结合的软管接头5、与软管接头5外圆配合的软管锥套1以及与软轴4紧密联接的软轴接头6结构均为现有技术,其中滚锥12与软轴接头6紧密联接,轴承8的内孔与滚锥12的外圆相配合,油封座10安装在后油封11的外部,垫圈9安装在轴承8和后油封11之间,前油封7 的内孔和软轴接头6的外圆配合,前油封7的外圆和软管接头5的内孔配合,油封座10的外圆与棒壳 13的内孔配合,后油封11的内孔和滚锥 12的外圆配合,滚锥12在旋转时沿滚道作行星运动,滚道14的外圆与棒壳14的内孔配合,镐头16与镐体15相配合,镐体15与棒壳13相联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阳市安振高新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阳市安振高新产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106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速线材轧机用耐磨抛油环
- 下一篇:一种豆腐脑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