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脱粒机下壳体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408247.8 | 申请日: | 2013-07-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79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 发明(设计)人: | 覃帮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覃帮建 |
| 主分类号: | A01F12/44 | 分类号: | A01F12/44 |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 |
| 地址: | 402368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脱粒机 壳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机械零部件,特别是涉及一种脱粒机用脱粒筛。
背景技术
脱粒机为收割机械,指能够将农作物籽粒与茎秆分离的机械,主要指粮食作物的收获机械。脱粒机的外壳包括一边铰接的拱形上壳体和矩形框架状下的壳体,在下壳体内装设有脱离筛网。现在市面上的脱粒机的进料斗普遍都安装在上壳体上,进料时由上往下进料,由于在脱粒机中部安装有滚筒,通过滚筒转动与脱离筛网的相互作用对农作物进行脱粒,脱下的粒籽从脱粒筛网中落下。采用这种进料方式,在进料时由于从上往下进入,由于滚筒的转动又要将农作物反折到脱离筛网上去,很容易造成滚筒的卡死,并且这种进料方式必须事先将农作物切割成较短的一段才能放入滚筒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进料卡死的脱粒机下壳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脱粒机下壳体,包括矩形框架(1),所述矩形框架(1)内装设有脱粒筛(2),该脱粒筛(2)由多根圆弧形的横管(3)纵向并排架设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架(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料斗(4),该进料斗(4)一端沿矩形框架(1)的横向方向伸入并与脱粒筛(2)相连,在所述脱粒筛(2)上开设有与进料斗(4)相配合的缺口。
采用上述结构,在脱粒机进料时,可以从下壳体上的进料斗进料,由于进料斗的这一端是沿横管的圆弧方向伸入到脱粒筛的下部内的,在进料时,农作物也就顺着脱粒筛的圆弧方向顺势进入,不会造成滚筒的卡死现象,同时,由于这种进料方式在进料时农作物不会产生直角弯折,因此也不需要在进料前就将农作物截成小段,可以直接放入较长的农作物,减少了工序,提高了成本。
在横管(3)内连接有多根纵管(5),所述纵管(5)纵向设置在脱粒筛(2)内壁,多根该纵管(5)沿外骨架圆弧方向均匀分布,每两根纵管(2)之间在圆弧上间隔2.5mm~2.7mm,且该纵管(5)的中心线与进料斗(4)中心线相垂直。由于纵管的中心线与进料斗中心线相垂直,并且纵管位于脱离筛内壁,农作物进入筛网后,在旋转的过程中会与纵管一直垂直摩擦,进一步提高了农作物的脱粒率。
所述进料斗(4)由尾部(4a)和头部(4b)组成,该头部(4b)呈漏斗状,该头部(4b)较小的一端的底板向矩形框架(1)内延伸至脱粒筛(2)的缺口处,该头部(4b)前端边缘为圆弧形,且与脱粒筛(2)的缺口相焊接;所述尾部(4a)为簸箕状,该尾部(4a)固定连接在头部(4b)较大的一端开口处。采用上述结构,在进料时,漏斗状的头部能够起到对农作物导向的作用,而簸箕状的尾部能够起到承载农作物的作用。
为了方便在下壳体上安装发动机,在所述矩形框架(1)一端的底部装有两根相互平行的套筒(6),该两根套筒(6)沿矩形框架(1)长度方向布设,在两根所述套筒(6)内均穿设有钢管(7),两根该钢管(7)一端均伸出矩形框架(1)外,在两根所述钢管(3)的这一端端头底部均焊接有“冂”形底座(9),在两根钢管(7)上共同架设有发动机安装架(8)。
所述发动机安装架(8)由左右平行的两条角钢(8a)和连接在角钢(8a)之间的两个卡板(8b)构成,两个该卡板(8b)沿角钢(8a)长度方向并排设置,该卡板(8b)呈“L”形,卡板(8b)的侧板上端与角钢(8a)焊接,在卡板(8b)的底板与角钢(4)的下端之间留有空隙,两根所述钢管(3)分别卡入两个卡板(8b)的空隙中。这样使发动机安装架活动地安装在下壳体上,钢管伸出下壳体部分的长度可以调整,可以调整发动机与脱粒机本地的距离,使用更加方便。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脱粒机的进料斗设置到下壳体上,防止进料造成滚筒卡死现象同时,还采用纵管提高了脱离率,更具有使用方便、减少工序、节约成本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钢管和发动机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进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覃帮建,未经覃帮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082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