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柔性多芯防火预分支有护套电缆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393137.9 | 申请日: | 2013-07-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48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 发明(设计)人: | 李金堂;王玲红;钱宏;杨娟;高振军;蔡志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万马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7/17 | 分类号: | H01B7/17;H01B7/20;H01B7/29;H01B7/295;H01B7/04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 地址: | 31130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柔性 防火 分支 护套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柔性多芯防火预分支有护套电缆。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有技术中,高要求防火电缆中国内矿物绝缘电缆要有分支要求,一般采用分支箱方式。主干线进分支箱,分支线芯由分支箱引出,此种方式需要在工地现场操作,安装繁琐且不可靠。分支箱本身不防火、不防水,火灾发生时无法保证矿物绝缘电缆继续维持通电的要求。塑料绝缘耐火分支电缆由于其电缆本体和分支体无金属管或金属盒保护云母绝缘,耐火性能只能达到750度90分钟,且耐火稳定性较差;而且此种电缆和分支体无法满足喷淋和防水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敷设安装方便、弯曲性能好、防火效果佳、生产成本低、加工工艺简单的新型柔性多芯防火预分支有护套电缆。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新型柔性多芯防火预分支有护套电缆,包括主电缆和分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电缆和分支电缆外设有压接铜套,所述的压接铜套外依次套设有耐火层、防水层、耐火隔热层,耐火隔热层外套设有防火层,所述的防火层外还套设有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护套,所述的主电缆和分支电缆内均设置有多根铜导体,所述的多根铜导体外绕包有云母带。本实用新型电缆的主体和分支电缆是在铜导体上缠绕耐火云母带作为电缆的绝缘层,并用新材料陶瓷化防火耐火复合带做为复合耐火隔热层,提高电缆的隔热和防火效果,采用轧纹铜或不锈钢护套,提高电缆的防火和弯曲性能。对预制分支头的结构设计时采用在压接铜外面采用合成云母带加陶瓷化防火耐火复合带做为防火复合绝缘层,再用防水胶带层+陶瓷化防火耐火复合带加铜套模综合防水防火结构,铜套模采用两块对称设计,每块一次成型压制生产工艺,再合成安装。并在腐蚀环境中或根据使用要求在电缆的铜套模外再挤一层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外护套材料作为防腐蚀、阻燃层,需要时护套采用无卤、低烟、阻燃的聚烯烃护套,提高护套的环保性能,达到低烟无卤阻燃的性能,此种结构的电缆既有较好的防火性能又有较好的环保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的云母带外依次套设有陶瓷化防火耐火复合带和成缆包带隔热层,所述的陶瓷化防火耐火复合带和成缆包带隔热层之间填充有高阻燃环保型填充绳。
作为优选,所述的成缆包带隔热层外依次套设有防水防火层和阻燃防护层。采用陶瓷化防火耐火复合带做为复合耐火隔热层,加工工艺简单。
作为优选,所述的防水防火层为轧纹铜或不锈钢护套。采用轧纹铜护套作为电缆的防火层,提高电缆的防火和弯曲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的阻燃防护层为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护套。如需要采用无卤低烟聚烯烃挤包作为阻燃防护层,阻燃效果好。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敷设安装方便、弯曲性能好、防火效果佳、生产成本低、加工工艺简单等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局部剖视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
如说明书附图1、2所示,一种新型柔性多芯防火预分支有护套电缆,包括主电缆8和分支电缆9,主电缆和分支电缆外设有压接铜套10,压接铜套10外依次套设有耐火层11、防水层12、耐火隔热层13,耐火隔热层13外套设有防火层14,防火层14外还套设有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护套15,主电缆9和分支电缆9内均设置有多根铜导体1,多根铜导体1外绕包有云母带2。云母带2外依次套设有陶瓷化防火耐火复合带3和成缆包带隔热层5,陶瓷化防火耐火复合带3和成缆包带隔热层5之间填充有高阻燃环保型填充绳4。成缆包带隔热层5外依次套设有防水防火层6和阻燃防护层7。防水防火层6为轧纹铜或不锈钢护套。阻燃防护层7为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护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万马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万马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931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