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连接端的塑钢缠绕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345409.8 | 申请日: | 2013-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225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国;王程;吴光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煌盛管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9/16 | 分类号: | F16L9/16 |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51100 | 代理人: | 濮家蔚 |
| 地址: | 61113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连接 塑钢 缠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塑料管壁外周面上接合有螺旋缠绕金属增强结构的塑钢管的结构,特别是一种具有新型连接端的塑钢缠绕管。
背景技术
在塑料管壁的外周面上接合有螺旋缠绕的金属增强结构的塑钢缠绕管,虽然其应用已越来越广泛,但在实际使用中其管段间连接的不方便,一直是未能很好解决的一个问题。传统的塑钢缠绕管,其端面形状为垂直于管材轴线的平整切口。由于塑钢缠绕管壁外周至少接合有1根,通常会有2根或更多根的螺旋增强钢带等形式的金属增强结构,而切割前需要先将切割处的钢带剥离掉,因此会使管连接端处的强度下降。此外,这种平直端面的塑钢缠绕管在连接操作中也很不方便,对于大口径管一般是在内部采用焊接电热熔带的方法,其结果会造成管道连接处的通径变小,对管道内流体的流动形成阻碍;对于小口径管,由于人员无法进入内部施工,传统方法一般是采用橡胶密封垫裹住两根管材连接处,再在橡胶垫的外面用不锈钢抱箍包住并压紧橡胶密封垫来实现密封和连接。该连接方式的成本很高,影响了塑钢缠绕管的大面积推广。因此,解决塑钢缠绕管间的方便连接,既能保证连接的可靠性,还能降低材料消耗和施工成本,是塑钢缠绕管在进一步普及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新型连接端的塑钢缠绕管,可以满意地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新型连接端的塑钢缠绕管,在塑料管壁的外周面上同样接合有螺旋缠绕的金属增强结构,其管的连接端为由在塑料管壁上具有同样螺旋形式的螺旋端面和连接于该螺旋端面的螺旋起点与终点间的剖切面共同构成的螺旋阶梯状端面。
上述塑钢缠绕管螺旋阶梯状端面中所说的该剖切面,根据需要可有多种不同方式的选择。其中最为简单和常用的一种优选方式,是采用在所说塑料管壁螺旋端面的螺旋起点与终点间的直线型剖切面。该直线型剖切面根据需要还可以采用沿不同方向延伸的形式,如可采用在与管材的径向平面相垂直或斜交方向延伸的形式,其中更为优选的是采用在与管材的径向平面垂直,即在管的轴线方向上延伸的直线型剖切面。
此外,上述塑钢缠绕管螺旋阶梯状端面中的该剖切面,也可以采用为在所说塑料管壁螺旋端面的起点与终点间的阶梯型折线剖切面,特殊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曲线等其它适当形式的剖切面。
如上述,在塑钢缠绕管壁外周上至少接合有1根,或以2根或更多根为一组的螺旋增强钢带等形式的金属增强结构。因此,本实用新型上述塑钢缠绕管连接端中所说的该剖切面,一般情况下只需跨越一组(1根或多根)接合在塑料管壁外周面上的金属增强结构即可以实现可靠连接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上述塑钢缠绕管相互连接时,将两根塑钢缠绕管首尾连接端的该螺旋阶梯状端面相互对准拼接后,用目前的塑料焊枪等工具挤出熔融塑料将拼接缝密封,即可将两根管材首尾连接成一体。如果进一步在该拼接部位外裹覆上热收缩带等热缩材料并加热使其收缩,将连接部位紧密包裹起来,使连接更可靠,既保证连接处的密封性,又可以保证连接处的强度,且不损害管道的通径和其它性能,并能大大降低管道生产、连接的成本。该结构及连接方式,可以适用于各种直径的塑钢缠绕管,对制造和施工的条件要求不高,并完全适用于野外连接安装施工,从而彻底解决了塑钢缠绕管的连接问题。
以下结合由附图所示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或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塑钢缠绕管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塑钢缠绕管端面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塑钢缠绕管连接时的一种结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目前传统塑钢缠绕管的端面结构,在新型连接端的塑钢缠绕管,在塑料管壁1的外周面上接合有以三根为一组的螺旋缠绕金属增强结构2,其连接端面3为垂直于管材轴线的平面。由于金属增强结构2的存在(有均匀分布的三个螺旋端头),使该连接端面3的切开端面常常都不平整,因此在切断之前要将连接端面3中各金属增强结构2的所在部位4处截断并剥离,然后再切割出管材的连接端面3。其不仅使操作更复杂,而且影响了管材端面的强度,同时金属增强结构2离连接端面3很近,也不便于连接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煌盛管业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煌盛管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454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调管道法兰
- 下一篇:一种PP-R玻纤增强复合管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