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角形组合密封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335219.8 | 申请日: | 2013-06-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58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 发明(设计)人: | 闫志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J15/00 | 分类号: | F16J15/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杨晓松 |
| 地址: | 5107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角形 组合 密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密封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组合密封,特别涉及一种三角形组合密封。
背景技术
目前,在橡塑密封件领域,为了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活塞密封、活塞杆密封多采用由不同材料制成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零部件相互配合构成的组合密封,该类密封基本能够满足密封效果和使用寿命要求,但是该类密封的组合形式多种多样,结构相对复杂,成本相对较高。静密封多采用O形圈或O形圈加挡圈的结构形式,结构虽然相对简单,但是在高压或者超高压的工况条件下,该结构的静密封效果不佳以及使用寿命不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密封性能好且使用寿命长的三角形组合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三角形组合密封,包括三角形弹性体和两个梯形挡圈;所述三角形弹性体设置在两个梯形挡圈之间。
优选的,所述三角形弹性体的截面为三角形轮廓;所述三角形轮廓的三个角为倒圆角。
更进一步的,所述三角形轮廓的三条边为外凸的弧形结构或直线结构。
优选的,所述梯形挡圈的内圆表面设置有两道以上凹槽。
优选的,所述梯形挡圈的外圆表面设置有两道以上凹槽。
更进一步的,所述凹槽截面为半圆形、三角形、矩形或者梯形。
优选的,所述梯形挡圈采用开口结构,所述开口结构为直开口结构或者斜开口结构,所述两个梯形挡圈的开口错开一个角度。
优选的,所述三角形弹性体的制作材料为丁腈橡胶、氟橡胶或者聚氨酯材料。
优选的,所述三角形弹性体的表层复合有聚四氟乙烯。
优选的,所述梯形挡圈的制作材料为聚甲醛、尼龙或金属材料。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三角形组合密封采用两个梯形挡圈和一个三角形弹性体即可实现密封,组成结构非常简单。三角形组合密封的三角形弹性体和O形弹性体在使用相同材料和相同压缩率的情况下,三角形弹性体的密封面(顶角部位)的接触应力更高,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密封更高的压力,密封性能更好。
(2)本实用新型三角形组合密封中的两个梯形挡圈可以减小挤出间隙,防止三角形弹性体从沟槽间隙挤出损坏,起到保护三角形弹性体的作用。另外由于多数密封沟槽为矩形,而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弹性体为三角形,所以本实用新型中的梯形结构挡圈还起到填充沟槽空间的作用。
(3)本实用新型的梯形挡圈外圆表面或内圆表面上设置的凹槽用于储存少量润滑液,使得三角形组合密封用作动密封时,可以减小摩擦和磨损,提高三角组合密封的使用寿命。
(4)本实用新型的三角形弹性体表层复合有聚四氟乙烯,可有效降低摩擦阻力,适合用于高温、高速的往复运动。
(5)本实用新型三角形组合密封可满足在活塞密封、杆密封以及静密封三种密封类型,在一定程度上简化的密封的配置和选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三角形组合密封用作活塞密封或孔用静密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三角形组合密封用作活塞密封或孔用静密封时,三角形弹性体表面采用聚四氟乙烯复合表层处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三角形组合密封用作活塞密封或孔用静密封时,梯形挡圈外圆表面设置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a至4d是图2中梯形挡圈外圆表面上凹槽的截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三角形组合密封用作活塞杆密封或轴用静密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三角形组合密封用作活塞杆密封或轴用静密封时,梯形挡圈内圆表面设置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7a至7d是图6中梯形挡圈内圆表面上凹槽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作活塞密封或孔用静密封的三角形组合密封,包括两个梯形挡圈1、3和一个三角形弹性体2,梯形挡圈采用开口结构,两个梯形挡圈的开口错开一个角度,其中三角形弹性体设置在梯形挡圈之间,梯形挡圈的下底和三角形弹性体的顶角朝向外圆面,三角形弹性体的顶角作为密封面使用。其中本实施例梯形挡圈的开口结构为斜开口结构,也可以为直开口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352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循环移动式食用菌种植机构
- 下一篇:减振隔离组件及相应机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