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仪表盘可转动的电子台秤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325829.X | 申请日: | 2013-06-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70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 发明(设计)人: | 应国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应国栋 |
| 主分类号: | G01G23/18 | 分类号: | G01G23/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1300 浙江省永***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仪表盘 转动 电子 台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台秤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仪表盘可转动的电子台秤。
背景技术:
电子台秤主要包括仪表盘、立柱、和承重架,其中,立柱的上端与仪表盘连接,下端与承重架连接。目前市场上的电子台秤种类繁多,功能齐备,不仅能实现折叠,减少不使用时所占用的空间,而且也可以根据不同使用者的身高,调整仪表盘的高度,提高操作舒适度。但是,至今为止,市场上还未出现仪表盘可以转动的电子台秤,都是设计成不能转动的,固定在一个方向,若仪表盘背面的人需要看到仪表盘上的显示,那么必须走过来面对仪表盘才能看到,这样显得十分麻烦,显然不能满足正常的市场需要。有鉴于此,寻求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方便众人轻松看到仪表盘上的显示的电子台秤是人们梦寐以求的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仪表盘可转动,能够方便众人轻松看到仪表盘上的显示的电子台秤。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仪表盘可转动的电子台秤,包括仪表盘、立柱、和承重架,其中,所述立柱的上端与所述仪表盘连接,下端与所述承重架连接,所述立柱与所述仪表盘的连接处设有一转向装置,所述转向装置包括枢设在一起的一转向座I、一转向座II和一卡紧件,所述转向座I与转向座II转动连接,所述转向座I与转向座II通过所述卡紧件将二者卡设在一起,所述转向座I上设有一半圆止挡限位装置,所述转向座II上设有一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与所述半圆止挡限位装置相配合,使得所述转向座I可相对所述转向座II180度转动。
所述转向座I包括固定板I、转向盘I和转轴,所述转向盘I设置在所述固定板I的中间,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转向盘I的中间,所述转向座II包括固定板II和转向盘II,所述转向盘II设置在所述固定板II的中间,所述转轴贯穿所述固定板II和转向盘II,实现所述转向座I与转向座II转动连接。
所述固定板I、转向盘I和转轴之间均为一体成型,所述固定板II和转向盘II之间也为一体成型。
所述半圆止挡限位装置设置在所述转向盘I上,所述导向装置设置在所述转向盘II上。
所述半圆止挡限位装置为在所述转向盘I上设有一圆形槽且在所述圆形槽的半圆处设有一对止挡限位销。
所述半圆止挡限位装置为在所述转向盘I上设有一半圆形槽。
所述导向装置为在所述转向盘II上开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一弹簧,所述弹簧下端面与所述凹槽底面抵顶,上端面设有一钢珠与其抵顶。
所述导向装置为在所述转向盘II上设有一凸柱。
所述固定板I与所述仪表盘固设在一起,所述固定板II与所述立柱固设在一起。
所述卡紧件为卡簧将所述转向座I与转向座II卡设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由于本实用新型在立柱与仪表盘的连接处设有一转向装置,通过转向装置可以实现仪表盘的180度旋转,这样就能让除操作者以外的众人站在原地不动也能看清仪表盘上的显示,不必走过来面对仪表盘才能看到,十分实用。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向装置的正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向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向装置中转向座I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转向装置中转向座II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转向装置中转向座I另一种结构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转向装置中转向座II另一种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图3、图4和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该仪表盘可转动的电子台秤,包括仪表盘1、立柱2、和承重架3,其中,立柱2的上端与仪表盘1连接,下端与承重架3连接,立柱2与仪表盘1的连接处设有一转向装置,该转向装置包括枢设在一起的一转向座I4、一转向座II5和一卡紧件6,转向座I4与转向座II5转动连接,转向座I4与转向座II5通过卡紧件6将二者卡设在一起,转向座I4上设有一半圆止挡限位装置7,转向座II5上设有一导向装置8,导向装置8与半圆止挡限位装置7相配合,使得转向座I4可相对转向座II5180度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应国栋,未经应国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258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