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重复起动汽车点火开关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319931.9 | 申请日: | 2013-06-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257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 发明(设计)人: | 潘功友;潘巨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27/06 | 分类号: | H01H27/06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 地址: | 317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复 起动 汽车 点火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汽车点火开关,尤其涉及到一种能避免因重复起动引起起动机齿轮与发动机飞轮打齿现象的防重复起动汽车点火开关。
背景技术
传统的点火开关无防重起动功能,当发动机起动后再次或频繁起动发动机时会出现起动机齿轮与发动机飞轮打齿现象,造成汽车零部件的损坏和安全性的降低,中国专利号为ZL201220506150.6的、名称为一种汽车点火开关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点火开关,包括后盖、与后盖配合密封的一端开口的圆筒形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转块、放置在后盖内壁上的弹簧,还包括两端分别和弹簧转块相抵的顶柱;所述的转块上成型有档位轨迹槽,档位轨迹槽中的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相接处设有防二次启动台阶,第一凹槽的高度低于第二凹槽;所述顶柱配置在轨迹槽上,该实用新型可以避免点火开关的二次启动,防止连续点火对发动机的损害,提高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但由于该点火开关结构复杂、装配困难、制作不便、维修不易,制约了该点火开关的使用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现有防二次起动的汽车点火开关结构复杂、装配困难、制作不便、维修不易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防重复起动汽车点火开关。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重复起动汽车点火开关,包括钥匙、外壳、锁舌、锁芯、转子和扭簧,设有四个挡位,分别为LOCK、ACC、ON、START位,所述点火开关还包括相互抵靠且均固设于所述外壳上的挡块靠板和挡块,所述挡块靠板和挡块均可分别以其与外壳的固定点为圆心转动,挡块靠板和挡块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设于挡块靠板上,弹簧另一端固设于挡块上,所述锁芯的锁芯壳外周沿依次设有回位控制肋、控制槽和拨动控制肋,所述控制槽的槽宽与挡块相吻合,通过可旋转且相互抵靠的挡块靠板和挡块互相作用,使锁芯在逆时针转动过程中,挡块靠板始终抵住挡块,使挡块在锁芯壳转动时只能抵靠在锁芯壳外周沿上而不会跌落至控制槽内,防止锁芯壳无法正常转动至起动位,而当锁芯壳逆时针旋转至START位起动点火后,挡块靠板被锁芯壳上的拨动控制肋推开,相应解除了挡块的跌落限制,锁芯壳在扭簧拉力作用下回位,回位过程中挡块可插入控制槽内,阻止锁芯壳再次向START起动方向旋转,防止点火开关的重复起动。
作为优选,所述挡块活动端的一侧压靠在所述锁芯壳的外周沿上,活动端的另一侧设有凸块,所述挡块靠板与所述凸块抵靠,挡块靠板通过凸块抵住挡块。
作为优选,所述回位控制肋靠近所述控制槽一侧的侧边呈斜坡状,有利于锁芯壳的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槽的纵向截面呈楔状,槽底一端向上倾斜并延伸至所述锁芯壳外周沿且邻近所述回位控制肋,楔形槽底使得锁芯壳因档块卡进控制槽内不能逆时针旋转而再次起动,只能顺时针转动退回至初始LOCK位,防止起动开关的重复起动而引起起动机齿轮与发动机飞轮打齿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外壳上设置可旋转且相互抵靠的挡块靠板和挡块,在锁芯外周沿上设计回位控制肋拨动控制肋和控制槽,使点火开关起动点火后,因挡块插入控制槽内而无法再次起动,防止点火开关的重复起动,点火开关结构简单,控制可靠,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锁芯壳在ACC位置示意图。
图3是图1中锁芯壳在ON位置示意图。
图4是图1中锁芯壳在START位置示意图。
图5是图1中锁芯壳回位至ON位置示意图。
图中 1.外壳,2.挡块靠板,3.挡块,4.弹簧,5.锁芯壳,6.回位控制肋,7.控制槽,8.拨动控制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199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