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齿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308480.9 | 申请日: | 2013-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59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 发明(设计)人: | 潘荣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东新动力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H55/17 | 分类号: | F16H55/17 |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 33230 | 代理人: | 曹绍文 |
| 地址: | 325200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齿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工程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过改进齿轮上用于安装齿轮轴的齿轮内孔的结构以简化安装难度、提升使用寿命的齿轮。
背景技术
齿轮,是轮缘上有齿能连续啮合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机械元件。在齿轮上,除了最重要的机械部分——轮齿外,一般都还会设置用于安装能带动齿轮转动的齿轮轴的通孔,齿轮轴指支承转动零件并与之一起回转以传递运动、扭矩或弯矩的机械零件。
现有技术中,用于安装能带动齿轮转动的齿轮轴的通孔一般以最简单的通孔形式出现,即圆柱体形的孔,孔径从齿轮的一个端面到另一个端面保持一致,这种结构的通孔存在的问题是,在齿轮要装配齿轮轴时,必须要将齿轮轴放得很正才能进行装配,一旦齿轮轴倾斜即无法安装,费时费力,同时,这种结构的齿轮在实际的试车运转过程中,由于通孔为直孔,齿轮轴的受力会比较集中,还会发生轴向串动的质量事故,影响实际的工作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由于现有技术中,用于安装能带动齿轮转动的齿轮轴的通孔一般以最简单的通孔形式出现,即圆柱体形的孔,孔径从齿轮的一个端面到另一个端面保持一致,而导致的当齿轮要装配齿轮轴时,必须要将齿轮轴放得很正才能进行装配,一旦齿轮轴倾斜即无法安装,费时费力,同时这种结构的齿轮在实际的试车运转过程中,齿轮轴的受力会比较集中,较易发生轴向串动的质量事故,影响实际的工作质量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优化结构的齿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齿轮,包括齿轮本体,所述齿轮包括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齿轮的中心位置设有用于安装齿轮轴的齿轮内孔,所述齿轮内孔为圆台形通孔,所述齿轮内孔的孔径由齿轮的上端面至下端面减小。
优选地,所述齿轮内孔的圆台形通孔中,锥度比为1:3~1:10。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优化结构的齿轮,通过在齿轮的中心位置设置圆台形通孔的齿轮内孔,即将齿轮内孔设置一合理的锥度,克服了齿轮在装配齿轮轴时必须要将齿轮轴放的很正的装配困难,并且由于由于设置了锥度,还克服了加工时装配间隙所产生的不同心度,避免了轴向串动的可能性,运转时亦不会出现应力集中的问题,降低了装配难度的同时还提升了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自齿轮中心位置以直角往边缘剖切的局部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齿轮,包括齿轮1本体,所述齿轮1包括上端面2和下端面3,所述齿轮1的中心位置设有用于安装齿轮轴的齿轮内孔4,所述齿轮内孔4为圆台形通孔,所述齿轮内孔4的孔径由齿轮1的上端面2至下端面3减小。
所述齿轮内孔4的圆台形通孔中,锥度比为1:3~1:10。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齿轮内孔4设置为有锥度的圆台形通孔,利用其孔径由齿轮1的上端面2至下端面3逐渐减小的特征,解决了装配齿轮轴时必须将齿轮轴完全对住齿轮内孔4才能安装成功的问题。同时,由于将齿轮内孔4设置为有锥度的圆台形通孔,故能克服在运作过程中,由于轴向间隙的存在而发生轴向串动的质量问题,亦能克服现有技术中,齿轮轴和齿轮1间应力集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齿轮内孔4的圆台形通孔中,锥度比设置为1:3~1:10,保证了圆台形通孔的锥度不会过大,即适当的解决轴向串动和应力集中的问题,不会发生齿轮轴的抖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齿轮内孔的锥度比设为1:5,最符合实际的作业需求。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用于安装能带动齿轮1转动的齿轮轴的通孔一般以最简单的通孔形式出现,即圆柱体形的孔,孔径从齿轮1的一个端面到另一个端面保持一致,而导致的当齿轮1要装配齿轮轴时,必须要将齿轮轴放得很正才能进行装配,一旦齿轮轴倾斜即无法安装,费时费力,同时这种结构的齿轮1在实际的试车运转过程中,齿轮轴的受力会比较集中,较易发生轴向串动的质量事故,影响实际的工作质量的问题,通过在齿轮1的中心位置设置圆台形通孔的齿轮内孔4,即将齿轮内孔4设置一合理的锥度,克服了齿轮1在装配齿轮轴时必须要将齿轮轴放的很正的装配困难,并且由于由于设置了锥度,还克服了加工时装配间隙所产生的不同心度,避免了轴向串动的可能性,运转时亦不会出现应力集中的问题,降低了装配难度的同时还提升了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东新动力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东新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84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枝导流适度出砂井的井筒模拟装置
- 下一篇:车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