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央空调主机系统节能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301980.X | 申请日: | 2013-05-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644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 发明(设计)人: | 任德新;李志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科本哈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11/02 | 分类号: | F24F11/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6 | 代理人: | 李文荣 |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高***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中央 空调主机 系统 节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央空调主机节能,特别是一种中央空调主机系统节能器。
背景技术
水循环中央空调节能技术在国内已经广泛使用,但只局限于冷冻泵、冷却泵的节能,水循环中央空调主机节能技术,在国内至今未突破,即使做主机节能,节能效果十分有限,节电率只有5%左右,水泵节能效果可达20%以上。为什么主机节能效果与水泵节能效果差距这么大?节能都是采用的变频技术,变频技术对水泵有效果,是因为水泵是变量负载,温差变化、压差变化、流量变化,变频控制器根据变量调控水泵的频率,从频率的变化中调控出良好的节能效果。主机是在为水泵服务,对循环的水进行制冷或制热,负载十分恒定,变频器在这里无用武之地,因此,主机节能效果就十分有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问题,创新出中央空调主机节能控制系统--主机系统节能器,提供一种使主机和泵始终工作在最佳状态,从而能达到节能目的的中央空调主机系统节能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中央空调主机系统节能器,其特征在于由交流接触器及旁路控制器、交流稳压器及电磁匹配器、蒸发器传感器、芯片、膨胀阀、回水温度变送器、冷凝器传感器、组成通过电路连接构成一个整体。三相交流电进入交流接触器后分二路,一路连接旁路控制器,另一路进入交流稳压器及电磁匹配器后,连接主机压缩机,蒸发器传感器、回水温度变送器、膨胀阀、冷凝器传感器连接CPU.HCT872C芯片。将检测的动态信号传输到CPU芯片,经过比较计算输出,由电磁匹配器调控主机的工作电流。由于系统闭环控制,主机始终工作在最佳状态从而达到节能目的。
电磁匹配主要是优化主机的运行曲线,充分利用制冷设备-冷凝器的工作效率,来提高制冷效果。同时协调优化膨胀阀、蒸发器 水温变送器,多元系统,多元化系统都充分发挥独特功能的效率,主机系统听从指令变量运行,蒸发器根据水温变化调频交易运行,水温变送器,根据回水温度,进水温度的变化,变送水循环的流量。电磁匹配系统芯片实时检测主机系统电流、电压波形。由于中央空调主机是感性负载,电压波形通常存在一相位差,该相位差的大小与其负载有关。控制系统将实际相位差依据主机系统特性提供优化的电流电压,以便及时调整输入主机系统的功率。水循环中央空调系统,是变量系统。电磁匹配系统的芯片不仅检测主机系统相位差,而且检测系统各个环节的变量,检测室内、室外的温度变化,检测水循环系统流量变化,检测压差变化,检测到的这些变量,发出指令,对主机系统进行变量调控。芯片检测末端变化,芯片检测到末端的变化,控制系统会及时计算出末端所需的制冷量或制热量,指令主机系统根据所需而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中1.交流接触器及旁路控制器、2.交流稳压器及电磁匹配器、3.主机压缩机、4.蒸发器传感器、5.CPU.HCT872C芯片、6.膨胀阀(调节)、7.回水温度变送器、8.冷凝器传感器组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中央空调主机系统节能器,由交流接触器及旁路控制器1、交流稳压器及电磁匹配器2、主机压缩机3、蒸发器传感器4、芯片5、膨胀阀6、回水温度变送器7、冷凝器传感器8组成,并通过电路连接构成一个整体。三相交流电进入交流接触器1,后分二路,一路连接旁路控制1,另一路进入交流稳压器和电磁匹配器后,再连接主机压缩机3,蒸发器传感器4、回水温度变送器7、膨胀阀6、冷凝器传感器8连接CPU.HCT872C芯片。将检测的动态信号传输到CPU芯片5经过比较计算输出。由电磁匹配器2调控主机压缩机3的工作电流。由于系统闭环控制,主机始终工作在最佳状态,从而达到节能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科本哈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科本哈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19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