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溶剂再生釜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240307.X | 申请日: | 2013-05-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643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 发明(设计)人: | 阮细强;杨良瑾;聂毅强;陈钢;丁文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3/10 | 分类号: | B01D3/10;C07C233/03;C07C231/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赵宇 |
| 地址: | 100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溶剂 再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DMF法丁二烯抽提和C5分离技术领域,更进一步说,涉及一种溶剂再生釜。
背景技术
DMF法丁二烯抽提装置和C5分离装置中,由于工艺上的需要,化学品糠醛、硅油以及复合型阻聚剂添加到循环溶剂DMF中,这些化学品循环溶剂经不断循环后与DMF形成焦油,最后在溶剂回收单元中的溶剂再生釜设备中被脱除排出,其工艺流程是引入一股循环溶剂DMF送至溶剂再生釜中进行负压蒸馏,溶剂DMF蒸汽从釜顶被蒸出,在蒸馏末期,关闭再生釜的溶剂进料,继续进行负压蒸馏,焦油在溶剂再生釜中不断浓缩,随着焦油浓度越来越浓,沸点温度也越来越高,当温度趋于稳定时表明焦油中的DMF已经被蒸干了,停止蒸馏并将焦油趁热排出。
目前,溶剂再生釜换热管束是以圆形布管,管间距为32mm,管子之间成45°排列,当焦油不断浓缩时,焦油的传热效果越来越差,到蒸馏末期时,这种换热管圆形布管的结构会导致焦油受热不均匀,从而导致焦油会局部结块而“堵死”换热管束之间的间隙,从而严重影响传热效果和焦油的顺利排出,此时操作上俗称“固釜”现象,再生釜一旦固釜会严重影响循环溶剂再生的周期从而影响装置的稳定运转。同时由于焦油介质比较粘稠,时间长了再生釜的管束外壁会结垢而影响传热效果,因此需要不定期地对其进行检修,这种小间距和45°排列布管结构给换热管束的清理和检修带了极大的不方便,从而增加了操作成本。另外,操作上为了减少DMF损失而尽可能地将焦油蒸干,但是这种圆形布管结构会成为了节省成本的障碍。因此,如何避免溶剂再生釜固釜成为了DMF法丁二烯抽提装置和C5分离装置的一项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溶剂再生釜,通过将换热管束圆形布管改为椭圆形或长圆形布管结构,加大换热管之间的间距,并改变换热管束排放方式,从而有效地改善了焦油的传热效果,减少了溶剂再生釜固釜的几率,并极大地方便了换热管束的清理和检修,进而降低了操作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溶剂再生釜。
包括罐体和设置在罐体内的换热管束,换热管束穿过管板并连接在管板上,管板与罐体固定连接,
所述管板为椭圆形或长圆形结构。
其中,优选:
所述换热管束中的换热管为U型结构,相邻换热管的管心距为32~60mm,管口之间呈正方形排列。
所述再生釜的管侧程数为2程。
所述U型结构垂直于管板设置。
所述换热管束中最底部的换热管的中心距离罐体底部为50~200mm。
具体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所述的溶剂再生釜为壳程和换热管作为管程组成釜式换热器,工艺物料在所述的壳程内被加热,其中:
换热管束为椭圆形或长圆形布管结构。
所述的换热器管侧程数为2程,管束为U型结构,管心距为32~60mm,管子之间呈正方形排列。
所述的椭圆形或者长圆形布管结构安装完后,使得“长径”呈水平状,即所述U型结构在竖直平面。
所述的椭圆形或者长圆形布管结构最底部管束中心距离所述的罐体为50~200mm。
所述的溶剂再生釜,在操作时釜内液位尽可能地控制在比所述的布管结构管束的最上沿高出50mm~200mm。
所述的再生釜设备还可以适用于DMF法丁二烯抽提装置或C5分离装置中的溶剂再生工艺。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再生釜换热管束圆形布管结构形式,加大换热管之间的间距,并改变换热管束排放方式,从而有效地改善了焦油的传热效果,减少了溶剂再生釜固釜的几率,并极大地方便了换热管束的清理和检修,进而降低了操作成本,具有很用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溶剂再生釜横截面示意图(椭圆形布管结构)
图2本实用新型的溶剂再生釜横截面示意图(长圆形布管结构)
图3换热管口排布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罐体,2-管板,3-拉杆,4-换热管束,5-椭圆形布管结构,6-长圆形布管结构,7-管口排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溶剂再生釜。包括罐体1和设置在罐体内的换热管束4,换热管束4穿过并连接在管板2上,管板2与罐体固定连接,
所述管板2为椭圆形结构。
溶剂再生釜的管侧程数为2程,换热管束中的换热管为U型结构,相邻换热管之间的管心距为40mm,管口之间呈正方形排列;
换热管束中的最底部换热管的中心距离所述的罐体底部为12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403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