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缠绕管束定位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235424.7 | 申请日: | 2013-05-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81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 发明(设计)人: | 易树春;胡大鹏;饶谋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川润动力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5B11/00 | 分类号: | B25B11/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詹永斌 |
| 地址: | 643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缠绕 管束 定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缠绕管束定位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换热管直径为19mm及以上规格强度及刚度较大的换热管的缠绕换热器的尾部定位、穿管制造。
背景技术
缠绕式换热器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高效换热器,广泛运用于煤化工、甲醇等行业的加热或制冷工艺过程。
常规缠绕式管束的中心筒未分成两部分,其中心筒与两端管板焊接连接,两端管板间的相对位置固定,不可调节。在进行绕管制作时,必须每缠绕完一根换热管就得立即穿管板。换热管绕中心筒的缠绕工作可以完全借助缠绕工装的机械力来完成,但完成缠绕后的收尾及穿管工作却要依靠人力来完成。当进行右端管板穿管时,需要将换热管尾端向后撤至少一倍管板厚度的距离,才能将换热管尾端口送向管板孔进行穿管。这个过程的操作非常吃力、困难。一方面需要缠绕管束尾部有较大的过渡回旋空间;另一方面当换热管直径及壁厚较大时,换热管的强度及刚度较大,使缠绕后的定位、收尾及穿管工作非人力所能及;再一方面因操作非常吃力、困难,增加操作者劳动强度,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可能影响制造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缠绕管束定位装置,该装置将传统中心筒分为内外活动中心筒,并且增设便于缠绕换热器尾部定位穿管制作的管束结构隔板5和花盘组件6。该管束结构使缠绕管束的尾部收尾、定位及穿管工作更简单、容易,从而大大减小工作难度,降低操作者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制造质量。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缠绕管束定位装置,包括左管板组件1、右管板组件2及中心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筒分为外中心筒3和内中心筒4,外中心筒3的一端与左管板组件1相连,内中心筒4的一端与右管板组件2相连;内中心筒4的外壁直径小于外中心筒3的内壁直径,内中心筒4嵌套于外中心筒3内。
作为优选,还包括隔板5,所述隔板5为圆环形的金属板,套在内中心筒4上轴向滑动;所述隔板5在圆环上围绕圆心有一层一层的圆形孔。
作为优选,还包括花盘组件6,由若干个花盘组成,用于套装固定在外中心筒3上;花盘带有半圆形凹槽,其形状与由隔板5相同的零件沿隔板5各层空心圆中心切割开来而成的多层环形盘相同。
作为优选,所述花盘组件6除最内层花盘其余各层花盘沿其中心线剖分成两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管束结构使缠绕管束的尾部收尾、定位及穿管工作更简单、容易,从而大大减小工作难度,降低操作者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制造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隔板的正视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花盘组件由内向外(图中由左向右)各层花盘形状结构图。
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缠绕管束安装缠绕操作过程图。
图5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缠绕管束安装缠绕完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除的特征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者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本具体实施例结合以直径为19mm规格的换热管缠绕定位穿管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缠绕管束定位装置,包括左管板组件1、右管板组件2及中心筒,中心筒分为外中心筒3和内中心筒4,外中心筒3的一端与左管板组件1相连,内中心筒4的一端与右管板组件2相连;内中心筒4的外壁直径小于外中心筒3的内壁直径,内中心筒4嵌套于外中心筒3内。
在左管板组件1的背面临时装焊有扭矩传递筒,该扭矩传递筒在缠绕管束绕制完毕后去除。管板和中心筒焊接连接。
内中心筒4的外径略小于外中心筒3的内径,使内中心筒4嵌套于外中心筒3内构成滑动连接,从而使得中心筒两端管板间的相对位置不固定,右管板组件2可沿中心筒轴线方向左右移动。
还包括隔板5,如图2所示,所述隔板5为圆环形的金属板,套在内中心筒4上轴向滑动;所述隔板5在圆环上围绕圆心有一层一层的圆形孔。
隔板5可在内中心筒4上滑动,也可在内中心筒4的带动下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川润动力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川润动力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354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旋风炉燃烧石煤气相提钒的方法
- 下一篇:自动修补轮胎的修补液及其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