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果子开口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97521.1 | 申请日: | 2013-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140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吴唐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唐青 |
主分类号: | A23N5/00 | 分类号: | A23N5/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宋连梅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果子 开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果子开口机。
【背景技术】
在一些果子如锥栗(或板栗)深加工过程中,要对表皮划线或者开口,然后炒制或者开水煮后剥皮,生产出果仁;此种锥栗划线开口后炒制直接加工成品,我们叫它开口笑。过去划线开口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人工用刀片划即一手抓栗子,一手握刀片划割,这种方法工人辛苦、工作效率低、不安全,也不容易把握刀切入的深度,且易伤及果仁;另一种方法是自动划线机,这种方法虽然快捷,但也不规则,不能保证切入深度的适宜,且更易伤及果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果子开口机,工作效率高、安全不伤手、果子开口标准,且不伤果仁。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果子开口机,包括一机架、一操作台、一用于置放果子的容置台、一转轮、一冲击杆;所述机架包括一基座、一竖杆和一横向梁,所述竖杆固定于基座和横向梁之间,所述横向梁位于基座上方,且该横向梁内具有一空腔;所述操作台固定于所述竖杆的下部;所述容置台穿设于操作台;所述转轮具有彼此固定连接的一转盘和一转轴,所述转轴横穿过所述空腔;所述冲击杆对应设于所述容置台的上方,并以可纵向移动的方式穿过所述空腔,且该冲击杆与所述转轴连动设置。
较佳地,所述转轴对应于所述空腔处环设有一齿轮;所述冲击杆具有一中心柱、一套筒和一凸台,所述中心柱插设于套筒中,并与套筒固定连接;所述套筒竖直穿过所述空腔,且该套筒对应于所述齿轮的一侧壁上从上至下设有复数个与该齿轮相啮合的齿牙;所述凸台套设于套筒的底端,且该凸台抵接于横向梁的下表面。
较佳地,所述冲击杆还包括一冲击部件,该冲击部件套设于所述中心柱的底部,所述冲击部件的下表面向下延伸有一刀片。
较佳地,所述容置台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一用于容置果子的凹槽。
较佳地,所述容置台的顶端向下凹陷,形成两用于卡设所述刀片的槽口。
较佳地,所述冲击杆穿出所述空腔的部分套设有一护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工作效率高、而且安全不伤手,每个果子都能划线整齐标准,不伤果仁,炒制后果子更加美观。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果子开口机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转轮和冲击杆的配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冲击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容置台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一种果子开口机,包括一机架1、一操作台2、一用于置放果子3的容置台4、一转轮5、一冲击杆6;所述机架1包括一基座11、一竖杆12和一横向梁13,所述竖杆12固定于基座11和横向梁13之间,所述横向梁13位于基座11上方,且该横向梁13内具有一空腔(未图示);所述操作台2固定于所述竖杆12的下部;所述容置台4穿设于操作台2;所述转轮5具有彼此固定连接的一转盘51和一转轴52,所述转轴52横穿过所述空腔;所述冲击杆6对应设于所述容置台4的上方,并以可纵向移动的方式穿过所述空腔,且该冲击杆6与所述转轴52连动设置。
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转轴52对应于所述空腔处环设有一齿轮53;所述冲击杆6具有一中心柱61、一套筒62和一凸台63,所述中心柱61插设于套筒62中,并与套筒62固定连接;所述套筒62竖直穿过所述空腔,且该套筒62对应于所述齿轮53的一侧壁上从上至下设有复数个与该齿轮53相啮合的齿牙621,所述套筒62与转轴52通过所述齿牙621、齿轮53相啮合,从而实现冲击杆6与转轮5的连动;所述凸台63套设于套筒62的底端,且该凸台63抵接于横向梁13的下表面。
请参阅图、图3和图4,所述冲击杆6还包括一冲击部件64,该冲击部件64套设于所述中心柱61的底部,所述冲击部件64的下表面向下延伸有一刀片641,刀片641的设置能更易划破果子3。所述容置台4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一用于容置果子3的凹槽41,可以更好置放果子3。所述容置台4的顶端向下凹陷,形成两用于卡设所述刀片641的槽口42,使得刀片641能更深入待开口的果子3,使果子3的划痕更深。所述冲击杆6穿出所述空腔的部分套设有一护罩,以防止人体碰触到冲击杆6造成损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唐青,未经吴唐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975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产房无菌新生儿包
- 下一篇:一种高温粮食蒸煮机的安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