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圆柱型锂离子电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176092.X | 申请日: | 2013-04-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606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 发明(设计)人: | 徐德雷;张伟英;蔡惠群;罗晓华;魏银仓;张兵;彭心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银通新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10/0587;H01M2/26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王昕;李双皓 |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圆柱 锂离子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圆柱型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为满足不断发展的电动汽车产业对锂离子电池容量的需求,具有高容量的环型锂离子电池和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的开发受到社会极大的关注。
现有锂离子电池的电连接结构一般是采用集流体、极板、极耳和极柱的电连接结构,集流体和极板之间一般采用超声波焊接或激光焊接密封连接。随着电池的高容量化,集流体的厚度增加,极板的焊接难度不断加大,容易造成脱焊和虚焊的问题,导致电池的倍率性能受损。另外该种电连接结构占用体积大,容易影响电池的体积容量密度。因此常考虑将极板直接向电芯卷绕体的集流体端面直接施加压力,采用激光焊接固定连接。然而,由于集流体的厚度薄,柔软易变形,施加压力容易使电芯变弯、变形,造成电芯卷绕体变大或外凸,造成,电芯卷绕体不能入壳或与外壳导通而短路,而且直接施加压力在电芯卷绕体端面上,由于端面变形不平整,会造成与集流体焊接面积小,焊接强度低,从而造成虚焊或脱焊现象,容易使电池容量的降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圆柱型锂离子电池,其极板与极耳之间容易压紧,且不容易引起电芯变大或外凸现象,以解决因容量大引起入壳难,焊接困难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电芯、正极极板、负极极板、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所述电芯由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卷绕中心管而成,所述电芯的一端有由所述正极片轴向延伸形成的未涂覆活性物质的正极极耳,另一端有由所述负极片轴向延伸形成的未涂覆活性物质的负极极耳;所述正极极板为环形结构,其上设置有第一极柱孔和第一进液孔,该正极极板与所述正极极耳固定连接,所述负极极板为环形结构,其上设置有第二极柱孔和第二进液孔,该负极极板与所述负极极耳固定连接,所述正极极柱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极柱孔中并与所述正极极板固定连接,所述负极极柱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极柱孔中并与所述负极极板固定连接;所述正极极板上冲压有第一压紧凹槽,所述正极极板的与所述第一压紧凹槽背对的侧面与所述正极极耳的端面紧贴,并通过所述第一压紧凹槽焊接固定;所述负极极板上冲压有第二压紧凹槽,所述负极极板的与所述第二压紧凹槽背对的侧面与所述负极极耳的端面紧贴,并通过所述第二压紧凹槽焊接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紧凹槽沿所述正极极板的半径方向贯通所述正极极板,所述第二压紧凹槽沿所述负极极板的半径方向贯通所述负极极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紧凹槽的数量为1~10个,所述第二压紧凹槽的数量为1~10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极极板的第一压紧凹槽成“X”形分布,所述负极极板的所述第二压紧凹槽成“X”形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紧凹槽的深度为0.3~5mm,所述第二压紧凹槽的深度为0.3~5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极极板包括具有所述第一压紧凹槽的第一固定部和其余的第一基板部,所述第一基板部的边缘设置有向所述第一压紧凹槽侧延伸的第一凸起,该第一凸起包围于所述正极极柱的外部且与所述正极极柱焊接固定;所述负极极板包括具有所述第二压紧凹槽的第二固定部和其余的第二基板部,所述第二基板部的边缘设置有向所述第二压紧凹槽侧延伸的第二凸起,该第二凸起包围于所述负极极柱的外部且与所述负极极柱焊接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半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基板部的半径,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半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基板部的半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极极板的材质为铝或铝合金,所述负极极柱的材质为铝、铝合金、铜或者铜合金材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为磷酸铁锂、锰酸锂或三元材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为石墨或钛酸锂。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由于在正极极板和负极极板分别设置有冲压形成的第一压紧凹槽和第二压紧凹槽,可以局部压紧极耳,容易压紧,便于通过激光焊接实现电连接,防止了虚焊、脱焊的现象;而且凹槽结构还可以加固极板,防止向电池纵向施压时,引起极板断裂,有助于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极板的俯视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正极极板的仰视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正极极板与正极极耳和正极极柱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极板的俯视立体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银通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珠海银通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60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带基片式双节环行器
- 下一篇:蓄电池剪刷捏一体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