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带双工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168415.0 | 申请日: | 2013-04-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08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 发明(设计)人: | 江桓;吴云峰;朱寅非;瞿鑫;李华栋;吴华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3H7/01 | 分类号: | H03H7/01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刘世平 |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带 双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路技术,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基于悬置微带线的连续通带频分双工器。
背景技术
目前,双工器主要用于微波毫米波电路系统中,以达到收发双工信道和频段双工通信的目的。双工器的主要设计包括滤波器的设计,而根据滤波器的实现方式可分:波导结构、同轴结构、微带结构双工器,采用波导腔体以及同轴结构的特点是:功率容量大、品质因数高、插损低,但是这些结构工作频带窄(相对带宽只有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几十)、体积大,无法在一些对重量以及体积限制的场合使用,采用平面微带结构实现的双工器一般体积小、重量轻、方便调谐,因此平面双工器作为一种方便使用的结构仍然广泛应用于微波毫米波电路中。传统微带双工器虽然调试方便、体积小,但微带结构空气介质面附近激起的表面波以及辐射损耗造成损耗较大,使得微带结构存在自身的局限性,且传统微带低通滤波器的阻带和微带高通滤波器的通带特性也一直是微带双工器的两大难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低损耗和高带宽的连续通带双工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带双工器,包括并联的低通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通滤波器中设置有补偿电容。
本实用新型采用具有相同3dB截止频率的低通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并联的组合方式,通过对高通滤波器加补偿电容,使高通部分获得更好带外抑制和更佳的矩形系数。
本使用新型采用缩减型双终端近似互补双工器,由切比雪夫响应低通滤波器及其互补的高通滤波器构成,因此结构上,去掉各自滤波器的第一阶,结构上具有不对称性。
具体的,在所述低通滤波器内部嵌套T型节电路,用T型结嵌套到低通滤波器内部。
采用T型节来替代微带低通滤波器中的传统的串联传输线,能够有效扩展平面低通滤波器的阻带宽度,从而实现带阻滤波器嵌入到低通滤波器内部,实现既对低通滤波器的任意频带上出现的寄生通带进行抑制,又达到了扩展阻带的目的。
具体的,所述高通滤波器包括第一电容Ch1、第二电容Ch2、第三电容Ch3、第一电感Lh1、第二电感Lh2、第三电感Lh3、第一补偿电容Cp1与Ch1、Ch2并联,Cp1的一端与Ch1连接,另一端与Ch2与第二电感Lh2组成的节点连接,第二补偿电容Cp2与Ch2、Ch3并联,Cp2的一端与第一电感Lh1与Ch2组成的节点连接,另一端与Ch3与第三电感Lh3组成的节点连接,第一电感Lh1、第二电感Lh2和第三电感Lh3的另一端均接地。
具体的,所述高通滤波器采用悬置微带结构,其中第一电容Ch1、第二电容Ch2和第三电容Ch3采用上下平面耦合结构,第一电感Lh1、第二电感Lh2和第三电感Lh3采用短路高阻抗线。
采用悬置微带结构的上下表面耦合可以克服传统平面交指电容的多寄生效应,并获得更大的串联电容,同时既降低了加工的精度要求,又减小了带内插损。
具体的,还包括消纳电路,所述消纳电路与高通滤波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克服了微带双工器在传统实现方式上的缺点,获得了更低的通带纹波和更宽的通频带及更小的体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微带双工器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2为低通滤波器的俯视图;
图3为高通滤波器的俯视图和仰视图;
图4为微带双工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684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重保护的固态继电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漏电断路器的电源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