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立式全自动育苗制钵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127524.8 | 申请日: | 2013-03-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05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 发明(设计)人: | 王桂从;李映君;车鹏举;杨路萌;蔡永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G9/10 | 分类号: | A01G9/10 |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商金婷 |
| 地址: | 250022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式 全自动 育苗 制钵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立式全自动育苗制钵机。
背景技术
我国农业在育苗营养钵方面比落后,且现有的技术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耗费时间还增加农民的劳动力。为使秧苗在育苗期有足够养料以及秧苗成长后能被方便的移栽到田间,农业生产中曾使用过塑料袋或纸袋进行育苗,然后再进行移栽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确使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塑料袋或纸袋用量很大,原材料难以解决,制作袋子和装营养土费工时,塑料袋或纸袋是一次性使用后报废丢弃的,成本较高。
现有的制钵机工作效率低,且浪费劳动力。传统制钵机一般需要人用力踩出,由于压制钵体时可手动快速冲压,钵体强度均匀性好。但是效率相对较低,难以大规模推广使用,且尺寸单一。同时长时间工作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伤害。
现在国内外机械化制营养钵的设备主要采用冲压式打钵,其生产率低,整机结构复杂,磨损件与控制点较多,零部件加工精度要求高,一些关键部件稍有磨损就会造成故障,工作性能不稳定,并且不能实现流水作业。
但是,现有的机械制钵机结构欠合理,整机协调性不好,运行可靠性差,自动化程度不是太高,不具有播种功能,成品率低,操作难度大,生产效率仍然较低,最高为6000个/小时,并且,生产中有的需要配备专用的钵盘,生产的是带苗盘的塞子苗,不仅增大投资,大大增加了制钵成本,而且移栽时需要从苗盘中一棵棵取苗,移栽速度慢,操作不方便。目前,还没有能够满足棉花、玉米等大面积种植作物机械化育苗、移栽的制钵要求的机具,严重影响了育苗、移栽技术的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立式全自动育苗制钵机,该设备结构合理,生产成本低,工作效率高,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发明目的:
一种立式全自动育苗制钵机,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架(1)上表面(a)上设置有电机(2),所述电机(2)通过传动装置一连接转轴一(37),所述转轴一(37)上设置有锥齿轮一(40),所述锥齿轮一(40)与锥齿轮二(41)啮合传动,所述锥齿轮二(41)安装于棘轮立柱二(42)上,所述棘轮立柱二(42)安装于连杆四(28)上,所述连杆四(28)固定于所述机架(1)内壁(b)上,所述棘轮立柱二(42)上还设置有棘轮一(30),棘轮一(30)和棘轮二(31)啮合传动,所述棘轮二(31)安装于棘轮立柱一(29)上,所述棘轮二(31)带动棘轮立柱一(29)转动,棘轮立柱一(29)通过通孔二(d)与模盘(4)固定连接,所述模盘(4)上侧设置有料斗(3),所述转轴一(37)通过传动装置二连接转轴二(38),所述转轴一(37)和转轴二(38)固定于机架(1)上,所述转轴二(38)通过平键三(26)带动圆盘一(17)和圆盘二(17’ )转动,连杆一(6)和连杆二(6’ )分别安装于压杆(8)和圆盘一(17)、圆盘二(17’ )之间,压杆(8)两端还分别套接在立柱一(7)和立柱二(7’ )上,所述压杆(8)上设置有压头一(9)和压头二(10),机架(1)上表面(a)上开有通孔一(c),压头二(10)通过通孔一(c)推出钵体到皮带三(14)上。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皮带三(14)安装于转轴二(38)和带轮(13)之间,带轮(13)安装固定于连杆三(12)上,连杆三(12)固定于机架(1)下侧。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传动装置一包括平键一(22)、皮带轮一(18)、皮带一(20)、皮带轮二(21)和平键二(25),所述电机(2)通过平键一(22)带动皮带轮一(18)转动,皮带轮一(18)通过皮带一(20)带动皮带轮二(21)转动,皮带轮二(21)通过平键二(25)带动转轴一(37)转动。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传动装置二包括皮带轮三(32)、皮带轮四(33)和皮带二(34),所述转轴一(37)带动皮带轮三(32)转动,所述皮带轮三(32)转动通过皮带二(34)带动皮带轮四(33)转动。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机架1下侧设置有机架立柱(15),所述机架立柱(15)下侧设置有小轮(16)。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料斗(3)设置于立柱三(5)上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275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偏斜可调电梯对重装置
- 下一篇:电梯承重梁支撑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