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亚低温治疗仪接头冷凝水收集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1911.6 | 申请日: | 2013-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31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黄式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和佳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7/00 | 分类号: | A61F7/00 |
代理公司: | 广东秉德律师事务所 44291 | 代理人: | 杨焕军 |
地址: | 51903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温 治疗 接头 冷凝 收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亚低温治疗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亚低温治疗仪接头冷凝水收集器。
背景技术
亚低温治疗仪包括主机和冰毯(水毯),其中主机包括制冷系统、泵送系统及操作控制系统,主机与冰毯通过管道连通,组成冷媒(冷水)的循环系统。其工作原理为:制冷系统提供低温的冷媒,泵送系统使其在主机与冰毯之间循环流动从而调节人体体温。亚低温治疗仪的冷水进水接头及冷水出水接头均为金属接头,其与主机的机壳直接相连。亚低温治疗仪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冷水进水接头及冷水出水接头的温度低于室温,其表面会形成冷凝水。目前的亚低温治疗仪由于没有采用冷凝水防止措施,其机壳表面会产生大量的冷凝水从而造成机壳生锈。另外,冷凝水直接滴落地面从而污染地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收集冷水进、出水接头冷凝水的亚低温治疗仪接头冷凝水收集器。
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亚低温治疗仪接头冷凝水收集器,其特征在于:设有接头容纳槽及冷凝水收集腔,所述接头容纳槽底部设有接头容通孔,所述冷凝水收集腔设于所述接头容纳槽的下侧并与所述接头容纳槽相连通。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亚低温治疗仪接头冷凝水收集器的下端部设有与所述冷凝水收集腔连通的引流管接头。
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接头容纳槽的下侧面分隔所述接头容纳槽与冷凝水收集腔,所述下侧面的内端与接头容纳槽底部之间形成缝隙。
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下侧面的内端向下倾斜。
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引流管接头设于所述冷凝水收集腔底部的一端,所述冷凝水收集腔的底面与所述引流管接头连接的一端向下倾斜。
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亚低温治疗仪接头冷凝水收集器的两侧设有翼板,所述翼板设有通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亚低温治疗仪接头冷凝水收集器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设置了接头冷凝水收集器,对亚低温治疗仪在使用过程中形成于冷水进、出水接头表面的冷凝水进行收集,防止亚低温治疗仪的机壳产生大量的冷凝水从而造成机壳生锈。另外,由于在接头冷凝水收集器的下端部设有与冷凝水收集腔连通的引流管接头,可将冷凝水收集腔中积集的冷凝水予以引流收集,有效防止冷凝水直接滴落地面从而导致地面受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亚低温治疗仪接头冷凝水收集器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亚低温治疗仪接头冷凝水收集器与接头连接的主视图。
图4为图3的B-B向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亚低温治疗仪接头冷凝水收集器与接头连接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亚低温治疗仪接头冷凝水收集器1设有接头容纳槽11、冷凝水收集腔12、引流管接头13及翼板14。
结合图2所示,亚低温治疗仪接头冷凝水收集器1的主体为方体结构,主体的上部为接头容纳槽11,下部为冷凝水收集腔12,主体的下端部为引流管接头13。接头容纳槽11侧面开口,其底部设有接头容通孔111,接头容通孔111的数量可按需设置,本实施例为四个。冷凝水收集腔12设于接头容纳槽11的下侧,接头容纳槽11的下侧面112分隔接头容纳槽11与冷凝水收集腔12,下侧面112的内端与接头容纳槽11底部之间形成缝隙113,接头容纳槽11与冷凝水收集腔12通过缝隙113相连通,下侧面112的内端向下倾斜一定角度。冷凝水收集腔12的底面向下倾斜一定角度,引流管接头13设于冷凝水收集腔12底部位置最低之处,并与冷凝水收集腔12相通。主体的两侧为翼板14,翼板14对称布置,其上设有通孔141。
如图3、图4及图5所示,亚低温治疗仪接头冷凝水收集器1纵向布置,接头2横向穿过接头容纳槽11的接头容通孔111。接头2的后端与亚低温治疗仪的主机(图中未示出)连接,接头2的前端通过匹配的接头及导管(图中均未示出)与冰毯连接。接头2位于接头容纳槽11中,其产生的冷凝水滴落于接头容纳槽11的下侧面112并沿斜面流入冷凝水收集腔12中,最后通过引流管接头13予以引流收集。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基于上述实施例的、未做出创造性劳动的简单替换,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揭露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和佳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和佳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19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眼内注药专用注射器
- 下一篇:一种自动识别止鼾装置和包含该装置的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