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层电容触摸传感器及触控终端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042577.X | 申请日: | 2013-0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702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 发明(设计)人: | 邓耿淳;李海;刘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6 | 代理人: | 宋鹰武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单层 电容 触摸 传感器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单层电容触摸传感器及触控终端。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容触摸传感器通常需要多层导电材料结构,有些虽然只用单层导电材料结构来实现,但却需要在X方向-Y方向交叉点处增加跳线以形成X、Y两个维度相互交叉的网络,即要求其中一个维度的电极设计成在另一个维度的电极上进行跳线的结构,制作跳线结构时,首先需要在交叉的位置布设一绝缘层,然后再在绝缘层上布设由导电材料形成的跳线,这种布线非常复杂,对工艺精度要求较高。此外,现有的电容式触摸传感器通常采用ITO(Indium-Tin Oxide,氧化铟锡,通常称为透明导电薄膜)作为导电材料,其透光性较好。但该材料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即其阻抗较高。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加工,且阻抗低的单层电容触摸传感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层电容触摸传感器,旨在解决现有的电容触摸传感器结构阻抗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单层电容触摸传感器,包括一基板,所述基板上布设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为金属网格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触摸终端,所述触摸终端采用上面所述的电容触摸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设计为金属网格状,与传统ITO电容触摸传感器相比,大大降低了触摸传感器电极的阻抗,从而解决了阻抗高导致的拖尾、走线干扰等问题,同时降低了触摸传感器的信号衰减,提高触摸传感器灵敏度一致性;进一步地,与传统ITO电容触摸传感器相比,这种金属网格状的电容触摸传感器可以支持更高频率的驱动信号,解决了ITO电容触摸传感器难以解决的信号干扰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单层电容触摸传感器的布线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其咬合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单层电容触摸传感器的局部放大布线示意图。
附图标记:
第一电极1, 第一电极块11,
第一电极延伸部111, 第二电极2,
第二电极单元21, 第二电极块211,
第二电极延伸部2111, 第二电极走线22,
悬浮块3, 触摸终端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层电容触摸传感器,包括一基板,所述基板上布设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为金属网格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摸终端,该触摸终端采用上面所述的电容触摸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设计为金属网格状,相比现有技术中采用ITO的实体块状电极结构,大大降低了触摸传感器电极的阻抗,从而解决了阻抗高导致的拖尾、走线干扰等问题,同时降低了触摸传感器的信号衰减,提高触摸传感器灵敏度一致性;进一步地,与传统ITO电容触摸传感器相比,这种金属网格状的电容触摸传感器可以支持更高频率的驱动信号,解决了ITO电容触摸传感器难以解决的信号干扰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无需对第二电极的走线宽度进行特殊的设计,且无需在第一电极延伸部与第二电极延伸部之间设置悬浮块,或者至少在第一电极延伸部与第二电极延伸部之间的区域、和/或第二电极的走线区域,和/或两两相邻的第一电极饱和面之间的区域内填充有相互之间未连接的独立金属网格状悬浮块,整个传感器的结构更为简单,易加工。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单层电容触摸传感器。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以该单层电容触摸传感器在手机上的应用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本实施例提供的单层电容触摸传感器还可以应用于其他触控终端,例如平板电脑、各种自助服务终端等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425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呼吸面罩头带的快拆构造
- 下一篇:一种改进型医用咬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