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铜混合配线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10905.8 | 申请日: | 2013-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042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森伯格亚太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H02G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胡上海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配线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铜混合配线架。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需要为现代化建筑布置综合布线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可以统一地规划语音、数据、图像和信号的传输系统。利用综合布线系统,可以使这些传输系统彼此之间相连接,又可以使这些传输系统与外界网络通信。
光铜混合配线架可以将光缆和铜缆布置在一个配线架中,适用于需要光缆和铜缆两者混合布线的区域,特别适用于数据机房的设备区中线缆的布置。
在现有的光铜混合配线架中安装或卸除光缆适配器或铜缆适配器时需要打开配线架盖,不利于光缆适配器或铜缆适配器的安装和维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铜混合配线架,用来解决安装或卸除光缆适配器或铜缆适配器时需要打开配线架盖,不利于光缆适配器或铜缆适配器的安装和维护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光铜混合配线架包括:配线架支架、设置于所述配线架支架上的配线架盖和多个模块安装架,所述配线架支架的前端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轨道,所述多个模块安装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轨道上。
优选地,所述轨道包括互相平行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上设置有多对相对的凹槽,每个所述模块安装架与所述配线架支架装配的一侧均设有伸出的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块与所述模块安装架的连接部分是弹性的,并且在所述连接部分上设置有用于使所述第一卡块与所述轨道分离的突出部。
优选地,每个所述模块安装架均包括前外壳和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前外壳上的后外壳。
优选地,所述后外壳中安装有用于连接光缆适配器的光铜转换支架。
优选地,所述前外壳上开设有窗口,在所述窗口上安装有防尘盖。
优选地,所述前外壳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用于粘贴标签纸的凹部,在所述凹部上设有合盖在所述标签纸上方的标签盖。
优选地,所述配线架支架上设置有用于盘绕光缆或铜缆的第一理线环和第二理线环。
优选地,所述配线架支架中还设置有用于布置熔纤式光缆的熔纤芯片。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光铜混合配线架,可以在光铜混合配线架的前端安装或卸除光缆适配器或铜缆适配器,而不需要打开配线架盖,有利于光缆适配器或铜缆适配器的安装和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光铜混合配线架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光铜混合配线架去掉配线架盖后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光铜混合配线架去掉配线架盖并且在其中布置了光缆和铜缆时的俯视图;
图4为图1的光铜混合配线架去掉模块安装架后的俯视图,图4中去掉了盲孔盖并且未示出熔纤芯片;
图5为图4的光铜混合配线架的轨道以及一个模块安装架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1的光铜混合配线架的配线架支架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在图1的光铜混合配线架上安装光铜转换支架的分解示意图;
图8为图1的光铜混合配线架的模块安装架的前外壳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模块安装架的前外壳的分解示意图;
图10为图8的模块安装架前外壳的前视图;
图11为沿图10中线L-L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光铜混合配线架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光铜混合配线架包括:配线架支架2,设置于配线架支架2上的配线架盖3和多个模块安装架1,其中,配线架盖3可以盖在配线架支架2上,以便对光铜混合配线架的内部进行保护。在配线架支架2上设置有两个孔口,在配线架盖3上设置有两个螺栓,从图中只可以看见一个孔口10和一个螺栓11,通过螺栓与孔口的配合可以使配线架盖3固定在配线架支架2上,当配线架盖3盖在配线架支架2上时,配线架支架2中设置的圆柱7可以支撑配线架盖3。
在配线架支架2的后端设置有用于使线缆(线缆包括铜缆和/或光缆)进入光铜混合配线架内部的盲孔8,以及用于在没有线缆穿过盲孔8时盖住盲孔8的盲孔盖9,盲孔盖9可以防止灰尘进入配线架内。
在配线架支架2中还设置有用于盘绕光缆或铜缆的第一理线环4和第二理线环5,线缆可以从第一理线环4和第二理线环5中穿过,从而使线缆布局规整,在配线架支架2中还设置有用于布置熔纤式光缆的熔纤芯片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森伯格亚太电子有限公司,未经罗森伯格亚太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109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