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矿用自卸车前桥转向节与轮毂的连接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009219.9 | 申请日: | 2013-0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13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 发明(设计)人: | 孟庆勇;王绍腾;胡建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B62D7/18 | 分类号: | B62D7/18;B60B37/00 |
| 代理公司: | 徐州支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4 | 代理人: | 刘新合 |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卸车 前桥 转向 轮毂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用自卸车前桥转向节与轮毂的连接结构,属于矿用自卸车前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矿用自卸车是在露天矿山为完成岩石土方剥离与矿石运输任务而使用的一种重型自卸车,其载重一般在20-360吨之间,工作特点为运程短、承载重,常用大型电铲或液压铲进行装载,往返于采掘点和卸矿点。随着国内外矿山开采量的激增,矿用自卸车还在向大型化方向发展,目前载重已达到400吨左右;加之矿山环境恶劣、路况复杂,对前桥轴承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
矿用自卸车前桥主要功能为承载、制动、行走和转向,其转向节与轮毂之间多采用内外两个圆锥滚子轴承来连接,但往往同轴度不佳,使车轮圆周跳动较大,行驶不够平稳;而且,轴承易发生“爬行”现象,即速度减慢、甚至停止的现象,影响车辆的可靠性;另外采用轴承原有的配合形式,容易在安装过程中对轴承内部造成损毁,继而对转向节及轮毂造成损伤,影响前桥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矿用自卸车前桥转向节与轮毂的连接结构,以改善连接转向节与轮毂的轴承的结构和安装形式,提高轴承的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矿用自卸车前桥转向节与轮毂的连接结构,包括轴承、轮毂和转向节,转向节轴颈的两端分别套接一轴承,且轴承内圈的薄端相对,轮毂通过两个轴承安装在转向节上;还包括圆柱销和轴肩,轴承内圈的厚端内壁上开设有定位销槽,且转向节轴颈上开设有对应的定位销槽,并通过圆柱销连接;轴肩套接在转向节轴颈的底端与此处的轴承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轴承和转向节上增加对应的定位销槽,采用圆柱销定位的安装形式,改变了轴承与转向节间的配合形式,减少了轴承在实际工作中的“爬行”现象,提高了轴承及整个前桥的可靠性,并延长了使用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这种结构也使轴承的安装变得简易可行,降低了安装过程中的不当操作造成轴承损害的概率,减少了轴承损坏时对转向节及轮毂造成的表面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轴承的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轴承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4、轴承,41、内圈,42、定位销槽,5、轮毂,6、轴肩,7、转向节,8、圆柱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轴承4、轮毂5和转向节7,转向节7轴颈的两端分别套接一轴承4,且轴承4内圈41的薄端相对,轮毂5通过两个轴承4安装在转向节7上;还包括圆柱销8和轴肩6,轴承4内圈41的厚端内壁上开设有定位销槽42,且转向节7轴颈上开设有对应的定位销槽42,并通过圆柱销8连接;轴肩6套接在转向节7轴颈的底端与此处的轴承4之间。
此外,进一步实施时,轴承4与转向节7之间为间隙配合;如图3所示,转向节7轴颈的底端与此处的轴承4之间还套接有轴肩6,以防止过硬的轴承4对转向节7造成的磨损,延长了转向节7的使用寿命;如图1所示,轴承4上开设有两个定位销槽42,且均匀分布在内圈41上;转向节7轴颈上开设对应的四个定位销槽42;连接前桥转向节与轮毂的轴承4一般采用圆锥滚子轴承。
使用时,由于定位销槽42的添加,轴承4的轴向定位靠轴肩6、轮毂5等装置来实现,轴承4的周向定位靠圆柱销8来实现,轴承4内圈41与转向节7之间的配合形式由原先的过盈配合变为现在的小间隙配合。这样就解决了因过盈配合失效而产生的轴承4“爬行”的问题,提高了轴承4的可靠性,延长了轴承4的使用寿命;而且,使得轴承4的安装拆卸变得简易可行,大大降低了因安装过程中不恰当的安装方式造成轴承4内部损伤的概率,也避免了轴承4损坏时对转向节7及轮毂6造成的表面损伤;另外,定位销槽42开设点选择在轴承4内圈41的厚端,降低了因开槽对轴承4性能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未经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092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腊肠抗氧化方法
- 下一篇:可移动电子装置的保护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