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救生锤的分体式移动电源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002342.8 | 申请日: | 2013-0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861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 发明(设计)人: | 张恺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恺龙 |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B60R21/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张海文 |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救生 体式 移动 电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救生锤的分体式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当前在国内外的各种客运交通工具上,都带有救生锤,在遇到紧急情况与交通事故、着火、溺水等紧急情况下,车上的乘客可以用救生锤马上把玻璃击碎让乘客从窗口逃生,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车辆都必备救生锤的,而且普通的救生锤体积大,不易随身携带。因而,在今年的北京大暴雨中,发生了因小汽车开入低洼地区遭水淹没顶熄火,而车内人员无救生锤而砸不开玻璃无法逃生的惨剧,因而本人设计了一种带救生锤的分体式移动电源,因为移动电源是人们常用常带的随身物品,因而,在携带移动电源的同时也带上了救生锤,不仅携带方便而且不用占用额外空间。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救生锤的分体式移动电源。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救生锤的分体式移动电源,包括电池壳体及电池壳体内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上设有救生锤。
所述救生锤位于电池壳体底面。
所述救生锤包括锤体,锤体上设有连接部及锤头。
所述锤头的顶端为球面。
所述锤体侧面设有花纹。
所述电池壳体上设有底壳,底壳上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部位于连接孔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包括电池壳体及电池壳体内的电池组,电池壳体上设有救生锤,因为移动电源是人们常用常带的随身物品,因而,在携带移动电源的同时也带上了救生锤,不仅携带方便而且不用占用额外空间,在发生意外或危险的时候,人们可以随时拿出救生锤救险逃生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方向的整体视图;
图3是救生锤的整体视图。
图4是与本移动电源配套使用的供电端的立体视图。
图5是与本移动电源配套使用的双头供电端的立体视图。
图6是与本移动电源配套使用的手电筒的立体视图。
图7是与本移动电源配套使用的充电座的立体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救生锤的分体式移动电源,包括电池壳体1及电池壳体内的电池组,电池壳体1呈便长条形,电池壳体1上设有救生锤3,且救生锤3位于电池壳体1底面,当然,救生锤3也可以设置于电池壳体1上的其他位置,但是,电池壳体1底面为最优选的位置,因而在该位置,不仅整体看起来较为协调、美观,而且在使用救生锤3时,电池壳体1可以作为把手使用,从而使用更方便。
如图3所示,救生锤3的具体结构为:救生锤3包括锤体4,锤体4上设有连接部5及锤头6,锤体4为一圆台,圆台的一面为设有圆锥状的锤头6,另一面设有圆柱状的连接部5,进一步,为了制造方便,电池壳体上没有预留救生锤3的安装空间,为了能够使救生锤3固定安装于电池壳体上,电池壳体的底面固定有底壳2,底壳2上设有连接孔,连接部5位于连接孔中。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结构,锤头6的顶端为球面,这样能够防止在随身携带的时候,因锤头6顶端过于尖锐而划伤衣物,或是戳伤使用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结构,锤体4侧面设有花纹7,通过该花纹能够起到防滑作用。
上述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只要其以基本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恺龙,未经张恺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023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弹性连接件连接的挡边输送带
- 下一篇:用于串联电池组的充电控制装置





